為什麼北美華德福學校10年成長2倍,全球父母趨之若鶩?什麼樣的教育,讓台灣精英家長:銀行家、教授、科技業主管不惜島內移民,甚至為了兒女中年轉業?不強調競爭,沒有考試和功課的華德福學校,帶給傳統教育什麼樣的啟示?
人們期待著更完整的學習
不管老師或家長,許多人和華德福教育相遇,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近年來,全世界發展中的「華德福」,不僅是少數個人生命頓悟後的抉擇,而是逐漸匯聚為推動正式教育體系與學校改革的動能。
1990年代初期,全球只有不到600所華德福學校,到2012年成長至1023所,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另類教育體系。
華德福的快速成長,凸顯整體社會對於傳統教育體系發展走向「病態化、殘缺化的不滿,人們要求教育必須關注『全人』的發展,與『更完整的學習』,」長期研究全球另類教育發展的政大教育學院教授馮朝霖分析。
台灣出現對改革的渴望
近20年來,亞洲的華德福學校成長速度最快。台灣多數的華德福學校,都是跟著學生的成長,「邊走邊蓋」。宜蘭縣冬山鄉近10年,從外縣市移入定居就讀慈心華德福的家庭,學校估計有3000戶,讓冬山鄉在宜蘭縣多出一席縣議員。
台中市磊川華德福學校,以非學校型態實驗機構成立,在現行法規中,每一個年級最多只能收20位學生。現在,每年小一申請入學生名額是招生人數的兩倍。 桃園縣、雲林縣這幾年也紛紛開始成立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學校。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學校幾乎都額滿,吸引了許多外縣市父母衝著「華德福」不惜島內移民。
華德福教育有什麼魅力可以如此發展?強調要「照顧身心靈,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哲學為什麼可以吸引那些父母?
打開華德福小學生的書包,裡面有純毛線織成色彩斑斕的直笛袋、手工縫成質感溫潤的色鉛筆和蠟磚筆袋,和一本一本親手繪製的工作課本。教室木門上,整整齊齊的釘子,掛滿一條條色彩繽紛的棉質抹布,隨風起舞。色彩和美感,生活中無所不在。華德福所有課程都是「整合性」教學,透過手與腦的結合、音樂、藝術和各種表達融入,他們期望學生從小就「活生生的體驗」真實知識。
推動著自己的教育哲學和學習方式,華德福教育有如精緻手工業,很難被大量複製。 但華德福背後代表的是一種教育的新可能。華德福教育的快速成長,代表著現今台灣家長對於「多元選擇」的渴望。
面對父母寧願千里迢迢把孩子送進「實驗」中的學校。這樣的趨勢提醒了教育主管機關和公立學校都更應該加快變革的腳步。不論是吸納另類教育的優點,進而改造主流教育,或是提供更多元的機會,才能讓教育有真正「不一樣」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