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那魯道演的其實就是我自己。」52歲的林慶台說起這句話時,語調顯得淡定,沒有明顯的情緒起伏,卻也讓人聽得出簡單一句話的背後,曾經擔負的壓力並非一般人能理解。
要飾演莫那魯道這個角色,林慶台說,他一度想打退堂鼓,想放棄不演的因素是難背的台詞與拍戲帶來的壓力,角色中蘊含內斂殺氣、不怒而威的眼神,對他反而容易,「當初拍戲時,遇到激烈的動作戲,我就會想到過往打架、曾經凶狠的情緒,對我來說詮釋並不困難,因為角色就是演我自己,只是50歲的我兇起來跟年輕時不一樣,帶有成熟老練又沉穩的成分在。」比起現在牧師樂於助人的身分,林慶台曾帶著恨意成長,而讓他憤世嫉俗的原因,就是他有過被霸凌的童年。
小學處在挨打恐懼中
林慶台是生長在宜蘭縣的泰雅族人,父親雖也是傳福音的牧師,但在他五歲時就已經過世,因此林慶台對父親的印象很模糊。成為單親小孩的林慶台,並沒有因此受到母親特別的愛護,因為母親承接父親遺下的工作,四處到部落宣教,不常回家,讓林慶台從小就跟外公外婆住,美其名是隔代教養,其實為放牛吃草不管事,「小時候很少看到媽媽,外公外婆也沒在管,就是『放生』,只要懂得自己回來就好。」幾乎在無人管教的環境中長大,林慶台無憂無慮的童年並沒有過很久,從小學開始,等著他的就是一連串不快樂的回憶。
「小學念書時我們被要求要學國語,讓我在過程中受到很多壓力,因為老師要求速成,只要不稱他的意,就拿藤條猛打,讓我幾乎每天都活在挨打的陰影下。」當時全班都是泰雅族的孩子,從小一到小四,四年當中都處於隨時挨揍的恐懼下。
國中被欺壓開始墮落
悶久的壓力鍋,遲早有炸開的一天,有次林慶台實在受不了,向老師放話要用彈弓報復,果真有次趁睡午覺時,就拿彈弓狠狠射了老師臀部,當然「報復」的結果,就是換來更多的皮肉之苦。林慶台回憶說:「我還記得那天全班翹課,老師知道我們會回去拿書包,躲在一旁埋伏,結果同學都回教室後,老師放過每一個人,就只把我痛毆一頓。」
小學五、六年級是林慶台童年生活最快樂的兩年,這兩年他轉入羅東一間小學開始打棒球,擁有棒球天賦的他,沒多久就成為王牌投手,林慶台自豪地說,他還曾創下六局連18K的輝煌紀錄,是宜蘭當時最厲害的投手。而在老師高度期待下,林慶台被送進了以棒球著名的羅東國中,沒想到卻是另一個惡夢的開始。
剛進國中的林慶台,一開始就得罪了漢人學長,原因只是因為國三生搶了女同學的球,球滾到了林慶台腳旁,他隨手將球還給了女同學,只是一個簡單的舉動,居然就是夢魘的開始。「那時只要一下課,高年級生就聯手圍毆我,二十幾人打我一個,連續打了三天,最後我實在受不了,就從學校逃回家。」逃回家鄉南澳的林慶台,轉入當地國中,進入了俗稱的「放牛班」,帶著滿腔恨意的情緒,加上長久以來被漢人學生欺壓的不滿,林慶台決定反擊,開始打架鬧事,「當時漢人小孩長期欺負我們,我們都不敢反抗,後來開始還手後,之後的原住民學弟都學會不再忍氣吞聲,不再成為被欺負的一群。」當時的林慶台只要聽到別人對他說聲「番仔」,他便二話不說掄起拳頭就打,度過一段荒誕不經的歲月。
念神學院遠離仇恨
自覺不是念書的料的林慶台,後來國中畢業後選擇不升學,來到台北陸續學習修車、烘焙的技術,但原住民的身分與聽不懂台語,讓他被霸凌歧視的狀況有增無減,帶著挫折感與憤恨,林慶台最後回到家鄉,封閉自己,每天開始酗酒,跟著朋友鬼混,選擇自甘墮落的途徑,而長期喝酒讓林慶台年紀輕輕,身體便響起了警訊,但病痛纏身的煎熬,無形中卻也成了契機,幫林慶台開了一扇窗。林慶台表示:「那時我才26歲,長期喝米酒的結果就是造成嚴重胃出血、胃潰瘍,痛到不行,後來姊姊說,那不然去念神學院吧,我也沒想太多就答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