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於2008年1月1日起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原本採用員工認股權的高科技產業已經不再擁有明顯優勢,而在臺灣人才外移日增的情況下,如何留任、吸引優秀的海內外人才,以及如何激勵出現任員工的潛力,都是公司所持續關注的議題,公司在考量採用員工獎酬計畫時,除了在管理效益上,也在分紅費用化實施後,開始關注員工獎酬計畫是否可以帶來實質的財務效益。
員工福利政策,影響忠誠度的重要因素
根據大都會人壽(Metlife)2012年公布的研究報告,大部分的企業主及企業經理人認為,公司採用員工福利計畫後,對於員工留任、員工吸引及增加員工生產力有重大的影響,且70%以上表示未來公司會增加相關員工福利;而在員工的觀點中,公司福利政策是會影響其對於公司的忠誠度,除了薪資與健康保險福利分別居於一、二名外,退休福利亦是重要的因素,顯示企業主及員工都已經意識到,除薪資水準之外,其他相關福利與獎勵計畫,是影響員工為公司工作的重要因素。
PwC於去(2011)年所做的調查報告(2011 Global Equity Incentives Survey)亦顯示,在員工權益型獎酬計畫中,最常被使用的工具是限制型股票,由於限制型股票本身有設定員工的服務或績效條件,顯示採用權益型獎酬計畫時,企業也同時在考慮員工留任與管理等因素,即企業採用員工獎酬計畫的原因,第一為符合公司策略,第二為市場趨勢,接著為董事會及國際化考量,且超過50%的公司表示,在採用權益型獎酬計畫時,會將公司與員工的節稅因素納入考量,顯示出員工獎酬計畫不僅是公司的一項人力資源管理工具,也是公司長期成長不可或缺的角色。
員工獎酬計畫-管理效益與財務利益
參據過往的文獻研究,將員工獎酬計畫分為兩個方向進行探討,分別是「員工獎酬計畫與管理效益」與「員工獎酬計畫與財務利益」。
有效吸引人才,降低員工流動率
企業對於獎酬計畫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希望能夠使用延遲性報償(deferred compensation)的方式,將公司需要的人才留在公司,並有效降低員工流動率,降低召募與訓練的成本。Sengupta(2007)的研究發現,公司可以透過擴大員工獎酬計畫的實施範圍,有效達到降低公司員工流動率的效果。Bank(2000)及Kruse(1996)也指出,在勞動市場中,企業藉由差異化的員工獎酬計畫來提高外部員工加入的誘因,透過有效的員工獎酬計畫,也能成為吸引外部銷售人員與研究發展人員加入的誘因,進而達到吸引人才的效果。
此外,在金融市場不斷創新之下,市場中不再只有員工選擇權與認股權等少數獎酬工具,近年來國外市場發展出限制型股票(Restricted Stock Unit,RSU)與現金股票增值權(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SAR)等新工具,可以為公司達到差異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根據PwC調查顯示,企業採用限制型股票的比率已經超過員工選擇權(Employee Stock Option,ESO),成為市場的主流工具;WorldatWork於2002年調查結果也顯示,有超過四成的企業主與企業經理人表示,採用限制型股票是可以有效達成公司欲吸引人才的目的。
然而,企業實施員工獎酬計畫,通常會與企業或是部門績效作為連結的標的,使得員工無法獨善其身,必須與部門以及公司表現為重。Kruse(1996)認為,員工獎酬計畫加強了員工之間的合作關係與知識分享的意願,進而強化公司整體的生產力。Sesil與Lin(2005)兩位學者研究(見表一)實施員工獎酬計畫及經理人選擇權的前後績效比較發現,兩種獎酬方式均對於公司的員工平均產出、雇員數目、資本密集度有顯著的幫助,顯示不論是一般性的員工獎酬計畫或是僅針對經理人選擇權,都能有效激勵公司員工的表現。
增加銷售及獲利,產生正向現金流
員工獎酬計畫如達到人力資源管理與提高員工生產力後,企業應能顯現一定的財務績效。Quarrey(1987)運用1982年至1986年間非上市公司有採用員工獎酬計畫公司的資料中發現,這些公司相較於未採用員工獎酬計畫的公司,銷售成長多了3.8%,員工數成長也增加了3.4%。另外,Kruse與Blasi(2000)針對非上市公司於1988年到1997年採用員工持股計畫(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相對未採用者其銷售增加2.4%,生產力也相對增加2.3%。在公開發行公司部分,Stretcher等人(2010)針對1998年至2004年採用員工持股計畫者,相對未採用者其資產報酬率(ROA)增加了5.5%,純益率(Net profit margin)增加了10.3%,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則上升了5.6%,顯示採用相關員工獎酬計畫是可以對公司的財務績效有顯著的幫助。Sengupta等人(2007)的研究也顯示,如果員工認股權的實施範圍越大,對公司的財務表現越有正面的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