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的基本功能
正常懷孕時,胎盤是附著在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的位置,與胎兒之間憑藉著臍帶作連繫。胎盤的基本功能為提供胎兒養分傳輸的媒介,也是母體與胎兒之間連結的橋樑。胎兒會透過胎盤從母體獲得養分與氧氣,母體也會利用胎盤替胎兒代謝掉一些體內的廢物,如二氧化碳等。
早期胎盤剝離
常見的危險因子
胎盤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會在生產完後才自行娩出;若是尚未生產胎盤卻已逐漸與子宮壁分離,就是早期胎盤剝離。早期胎盤剝離的發生率約為1/200,在懷孕的任何階段都可能會發生,除了部分為不明原因之外,常見的危險因子大致如下:
*因碰撞而引起胎盤剝離,例如車禍等。
*有抽菸或吸毒習慣。
*羊水過多,倘若加上早期破水,胎盤更易剝離。
*孕婦缺乏維生素C、葉酸或貧血。
*子宮先天構造異常。
*前胎曾發生過胎盤早期剝離。
*罹患妊娠高血壓。
*子宮有肌瘤。
早期胎盤剝離的影響
胎盤剝離的嚴重程度要依剝離的面積大小而定。正因為胎盤扮演著母親與胎兒之間養分傳輸、代謝與交換氣體等重要媒介,當胎盤剝離的面積很大時,氧氣、養分無法自母體輸送給胎兒,胎兒也無法將廢物透過胎盤代謝掉,程度嚴重將會致命;如果剝離的面積很小,則不會有立即致命的危險。
胎盤剝離,竟一屍兩命?
前述新聞的案例是因為胎盤剝離的程度太過嚴重,胎兒失去來自母體所提供的養分與氧氣,導致胎兒窒息而死;至於母親部分則是因為胎盤剝離造成子宮內部持續出血,身體的凝血因子用盡,以致於全身各器官發生瀰漫性出血的問題,所以母親也不幸過世。為了避免胎盤剝離,除了孕期盡量不要騎乘機車、浴室須設置防滑墊、別提重物、走路不要走太快之外,如已有一個寶寶,也要防止大寶寶突然衝過來抱住媽咪,導致孕婦不慎跌倒或強烈撞擊到肚子;更不要快速彎下身再突然站起來,這種驟然變化的大動作即使沒有跌倒,也有可能造成胎盤剝離。
「懷孕期間,浴室的地板要注意隨時保持乾燥,並可放置防滑墊。」
早期胎盤剝離的症狀
母親會感到突然破水的感覺,但流出的液體並非清澈透明、沒有顏色,而是呈現葡萄酒色,這可能是胎盤剝離合併出血的反應。不過並不是每個人胎盤剝離都會流血,有可能是變換姿勢也緩解不了的持續腹痛;有些人是既會出血、又合併腹痛症狀,這種持續的腹痛表示發生了強性的子宮收縮(子宮收縮頻繁且強烈),當這些症狀發生時,務必要盡快至醫院就醫。有的孕婦會以為腹痛僅為單純子宮收縮所造成,因而延誤發現胎盤早期剝離的時機,提醒母親如有上述任一不適症狀,最好還是盡快就醫以保障母胎安全。
相關處置方法
如果胎兒還沒有足月(週數小於37週),醫師還是會盡量讓母親安胎並隨時密切觀察;假使胎兒已足月、胎盤早期剝離程度仍不嚴重、胎兒及母親狀況皆穩定,也可以考慮催生;假使胎兒胎心音不穩或母親生命跡象不穩,必要時須立即剖腹生產。
胎盤鈣化
關於胎盤鈣化的正確觀念
有些人一聽到「胎盤鈣化」立刻會感到很緊張,害怕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所謂的鈣化也就是老化,其實胎盤鈣化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幾乎每一個母親在懷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胎盤鈣化的問題。一般懷孕約35、36週後會開始鈣化,隨著週數越大,鈣化的程度越嚴重。不過雖然胎盤鈣化屬於必然的生理現象,假使程度過於嚴重、鈣化的面積太大,確實會影響到胎兒養分的供給與傳輸功能,甚至可能造成胎兒窘迫或胎死腹中,必要時亦須生產;比方如懷孕約43週時即為過期妊娠,要讓胎兒盡早於這之前出生。至於胎盤鈣化的程度嚴重與否、胎盤功能是否受到鈣化的影響,則要仰賴醫師評估,醫師會決定較為合適的生產時機。王懿德醫師表示,40週以後建議母親作胎動測試,進一步觀測胎兒心跳與子宮收縮頻率,即可知道胎盤功能是否受到影響、需不需要提早生產。
造成胎盤鈣化的其他原因
除了正常的老化過程以外,也有可能是早期胎盤鈣化,比方程度輕微的胎盤剝離(可能因為嚴重碰撞所造成胎盤受損),雖不至於導致供給寶寶的養分不足,但因輕微出血致使胎盤有血塊瘀積,受損的胎盤部位自行慢慢修復,纖維組織取代受損部位造成胎盤部分鈣化,這也都是常見的早期胎盤鈣化原因之一;另外凝血功能異常的人也可能會有早期胎盤鈣化的問題。
胎盤鈣化不會改善
正如同人體的老化現象,胎盤鈣化(胎盤老化)也無法改善,只能經由醫師評估是否要提早生產。如果胎兒已近足月,鈣化的程度趨於嚴重或是胎盤部分損壞,醫師就會建議生產,畢竟胎兒越大所需要的養分也越多,若因胎盤部分損壞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胎兒,母親體內的環境如已出現問題,還不如把寶寶生出來交由現代醫療設備與專業醫護人員照顧來得妥當。
前置胎盤
何謂前置胎盤
簡單來說,胎盤直接覆蓋在子宮頸上就稱為前置胎盤。對於正常懷孕來說,胎盤應該會附著在子宮腔前壁、頂端或後壁位置,隨著週數逐漸增加、子宮越變越大,胎盤的位置也會跟著朝向子宮頂部移動;前置胎盤指的則是20週以後,胎盤依然遮覆在子宮頸上。也依據遮覆子宮頸的程度不同,而可分為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完全遮住子宮頸)、部分性前置胎盤(胎盤覆蓋住部分子宮頸內口)等等。如果超過32週胎盤的位置仍太低而擋住子宮頸口,胎盤上移的機率就會降低,自然生產時較可能引起大量出血,故須改採剖腹產。
前置胎盤無法藉由人為措施來改變其位置。如果懷孕週數仍不足、胎兒的胎心音穩定、母親狀況亦穩定,可以盡量安胎;若已接近足月或胎兒、母親狀況不穩定,則須盡快剖腹產。
前置胎盤的常見原因
*人宮受孕(如試管嬰兒)比較容易會有前置胎盤的問題。
*曾接受過人工流產手術或其他種類的子宮手術。
*前胎剖腹產者。
*多次生產者。
*胎位不正者。
*先天子宮異常者。
前置胎盤的主要影響
1. 當前置胎盤蓋住子宮頸口時,會導致胎兒無法順利娩出,只能採取剖腹產。
2. 前置胎盤也比較會連帶形成植入性胎盤(胎盤植入子宮肌肉層)。
3. 前置胎盤位於子宮的下半段位置,此處的肌肉組織比較不像子宮上半段那麼發達、收縮也不如上半段組織來得好,產後出血量會比較大;若出血程度過於嚴重,必要時須拿掉子宮。
4. 前置胎盤的人子宮收縮時可能會出血,因為胎盤的位置不正確,每次子宮收縮時都會拉扯到子宮頸口,進而引起產前出血。
5.
前置胎盤的日常生活照護
有前置胎盤問題的人因胎盤位於子宮下半段位置並覆蓋住子宮頸,較易因為碰撞或震動而導致出血,平日生活上應避免性行為、也不要壓迫到腹部,能夠休息時盡量多休息,避免提重物或泡溫泉;也不要常彎腰,以免因過度彎腰而造成腹壓增加;平時應多自我檢測胎動,如果連續好幾個小時都沒有胎動也最好至醫院檢測;另外騎乘機車、照陰道超音波或內診都是有前置胎盤問題的孕婦需要盡量避免的,唯有謹慎再謹慎,才能避免產前出血。
植入性胎盤
定義與分類
植入性胎盤即是指胎盤不正常地緊密附著在子宮肌肉層上、或甚至是嵌入子宮肌肉層中,紮根紮得比較深。植入性胎盤依植入的嚴重程度,可分為粘連性胎盤(胎盤絨毛黏附在子宮內壁上)、嵌入性胎盤(指的是胎盤絨毛細胞已侵入部分子宮肌肉層)或穿透性胎盤(胎盤絨毛細胞已穿透子宮肌肉層),其中以程度較輕微的粘連性胎盤最為常見。
植入性胎盤會導致產後胎盤無法自行娩出
對於擁有植入性胎盤的人而言,無論是自然產或是剖腹產,胎盤皆無法順利剝離娩出。當這種情形發生時,須給予可幫助子宮收縮的藥物、醫護人員也會幫忙按摩子宮,並隨時注意有無大出血的問題,接著再取出胎盤。倘若胎盤真的拿不出來,可先不處置並密切觀察,有時候胎盤還是會自行娩出,只是需要比較久一點的時間;倘若產後6週仍然取不出胎盤,可施打化療藥物治療,胎盤會因為化療藥物而縮小,便可將胎盤直接取出。此時所給予的化療藥物劑量很低,通常都不會對孕媽咪帶來安全方面的不良影響。
植入性胎盤的高危險群
*前胎剖腹產者。
*高齡多胎產婦。
*曾做過人工流產手術者。
*曾做過子宮鏡手術或子宮肌瘤手術者。
*子宮發炎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
*有發紺性缺氧先天心臟病或不孕症病史。
*前一胎生產時,胎盤必須藉由醫師的手剝離娩出。
*若前胎剖腹產合併前置胎盤者,更容易演變為植入性胎盤。(假使先前不曾有過剖腹產的經驗,但此次懷孕卻有前置胎盤問題時,通常造成植入性胎盤的機率不會太高;一旦曾剖腹產再加上前置胎盤,演變為植入性胎盤的機率就更高,經常是前置胎盤合併植入性胎盤一起產生。)
植入性胎盤所造成的影響
1. 產後大出血的機率增加,嚴重的話需切除子宮;孕期也可能造成子宮破裂。
2. 可能會導致產前出血。如果前一胎是剖腹產,再度懷孕時若初期胚囊著床位置接近子宮頸、屬於低位著床,由於子宮內膜或肌肉層因剖腹產所造成的傷口一旦癒合不良或有缺損時,容易失去正常的防衛機轉,即會讓胎盤滋養層絨毛細胞進入子宮肌肉內層,發生植入性胎盤,亦可能引起懷孕初期不正常的出血反應;隨著妊娠週數逐漸增加、胎兒漸漸成長,子宮胎盤血循環量因異常新生血管大幅增加,致使妊娠中晚期產前出血的機率和出血量增加,都會使母親與胎兒面臨危險。
3. 產後胎盤不易娩出。不過植入性胎盤通常在產前無法確診,壢新醫院婦產科主任陳達昌表示,通常都是等到產後胎盤取不出來時才會確認為植入性胎盤;另外產前的超音波有時候也可以發現植入性胎盤,不過卻無法100%準確發現。造成植入性胎盤的原因與先天遺傳因素無關,即使發生植入性胎盤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建議孕婦還是要藉由定期產檢來提高即早發現植入性胎盤的機率。萬一真的診斷為植入性胎盤時,也不用過於驚慌,醫師會在產後密切觀察出血量並給予適當治療,以避免產後大出血的問題發生。
也可考慮切除子宮以杜絕後患
植入性胎盤會導致產後胎盤取不出來,如果胎盤長時間停留在體內,也將使產後感染的機率增加,在大出血的情形之下,有些初產婦希望可以採用手術移除胎盤卻仍能保留子宮,但是這種保守手術治療法卻存在著一些缺點,包括產後感染甚至是敗血症、遲發性產後出血等,也都是植入性胎盤殘留在體內的可能併發症;如果孕婦決定不再生育,剖腹產時即可直接將子宮切除,嚴重型的植入性胎盤須於懷孕32週以前進行手術;若植入程度較輕微者,剖腹產合併子宮切除的手術則可於35週左右再進行。
產後胎盤娩出
胎盤娩出的時間點
以正常的情況來說,通常在產後約十幾分鐘之內,胎盤即會藉由子宮收縮自動娩出。如果尚未娩出,醫師會環狀按摩產婦的子宮,萬一胎盤仍沒排出且出血量較大,醫師就會將手伸入產婦體內剝離胎盤,因為胎盤持續留存在子宮內會增加出血的機率;倘若沒有明顯的出血情形,就可以先等一陣子,必要時施打低劑量化療藥物將胎盤取出。假使出血量太多、又無法成功止血,緊急時則必須切除子宮。
結論
胎盤是連結母親與胎兒之間的橋樑,可說是維繫胎兒的命脈,也是養分輸送與氣體交換的重要媒介。一旦胎盤發生問題,可能會對胎兒以及母親的安危造成莫大的影響。如果本身為高危險群的孕婦合併異常產前出血症狀,不但平常需要多加留意,必要時也須盡快就醫。唯有藉由定期產檢與日常生活起居的留心(比方前置胎盤於孕期不能有性行為),才能將可能所伴隨的風險降低,開心迎接小生命的來臨。
王懿德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研究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陳達昌
學歷:國防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教育部部定講師
現任:壢新醫院婦產科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