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許多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日趨複雜而多變,對過去習以為常的領導與管理模式也造成相當的衝擊。全球化競爭的加劇、科技的日新月異、新進入者的威脅、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等因素,使企業經營的困難度倍增,但也反映出需要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在艱困的環境中延續企業的命脈。
在環境變動劇烈與競爭激烈的現今企業中,其成員的工作績效對企業效能有重大影響。若組織成員有偏差行為則會造成企業極大的傷害與損失,如近年來接二連三發生的企業弊案等所衍生的問題。職場偏差行為係指員工違反重要組織規範的自願性行為,這類行為會對組織的健全運作或組織成員的福祉帶來負面影響。如何透過有效的領導,在組織中發揮上行下效的效果,藉以降低員工的偏差行為,是組織關心的課題。
目前管理上應用最廣泛的4 種領導類型,分別是適應性領導、參與式領導、任務導向型領導和一致性領導,本文以介紹一致性領導中的倫理領導為主要焦點。
道德危機是企業最大負債
近年來發生的企業醜聞,使得企業論理議題受到社會高度的重視,也衍生出一種領導理論,稱之為倫理領導(ethical leadership)。
企業最大的資產是人才,一旦發生內部道德危機,人才也會成為企業最大的負債,因此,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人才的品德比專業能力更重要。Hudson(1997) 認為,好的倫理領導者會受到部屬的尊敬和追隨,倫理領導的重點在正確價值觀的建立,Trvio, Brown, and Hardman(2003) 也指出,倫理領導企業內主管和高階執行者(Senior Executives) 為主要的觀察對象,倫理領導不僅是以身做則,更需要透過獎勵和善用溝通來指引追隨者,部屬會自動形成一個以他為領導中心的團隊,透過主管的指導使組織成員自我達成道德知覺,認同組織的文化進而做出對組織最有利的判斷。
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 認為,領導者若把專業知識看得比個人品德還重要就不應予以任用,因為領導者的觀念成就組織的風氣,一位品德不佳的領導者,無論學識多麼豐富,專業能力再強都會對組織帶來破壞。不僅無法傳授員工正確的價值觀,連帶影響員工的工作表現並對組織目標的達成造成破壞。
以曾經爆發安隆案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 為例,未傳出弊案前,事務所內的員工接受的公司內制式的訓練,主管需以身作則站在前線作為引領員工道德倫理的指標,藉此建立倫理領導的典範並樹立公司聲譽,但在弊案爆發後相關高階主管缺乏個人操守反而成為損害公司商譽的重要因素,而時任安隆企業發展部副總裁的Sherron Watkins 勇於揭發弊案則成為企業倫理領導的模範。
倫理領導5原則
倫理領導的緣起可追溯至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要有自己的原則之外也需有良好的道德,尊重他人、為他人服務、秉持公平公正的態度與部屬建立良好的互動,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被追隨者認定為倫理領導者之領袖或主管,他們在組織中必是具吸引力與可信賴的角色,Northouse(2001) 列舉出倫理領導的5 項原則:
1. 倫理領導者尊重他人
(1) 以尊重的態度對待他人是每個人的責任。
(2) 領導者需了解尊重他人的價值、尊嚴以及個人價值觀的差異。(Kitchener, 1984)
(3) 尊重並仔細聆聽部屬的建議,做一位善解人意並廣納諫言的領導者。
(4) 領導者在團體中應盡可能讓部屬了解自己的想法、目的,培養自己成為在團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和精神領袖。
(5) 領導者將部屬視為目的,而非達成目標的工具或手段。
2. 倫理領導者服務他人
(1) 這是基於對他人的關心(倫理利己主義)。
(2) 倫理領導的目的在於讓權力、行為和團隊充分配合運作以達成組織目標。
(3) 倫理領導者服務他人並成為良師益友,授權解惑,加強團隊合作也傳遞組織的公民意識。
3. 倫理領導以正義為重
(1) 倫理領導以正義為決策中心,除非有特殊要求,任何人都不應被差別對待,應無歧視地對待他人。
(2) 正義的原則包含:
(A) 人人平等。
(B) 根據個人需要而定。
(C) 根據個人努力成果而定。
(D) 根據對社會貢獻程度而定。
4. 倫理領導重視誠實
(1) 倫理領導者不僅要誠實,也必須是值得信賴的,作到與他人開誠布公。
(2) 倫理領導者必須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並適時地說實話。
5. 倫理領導者重視溝通
(1) 領導者的態度對群體的共同目標有影響力,領導者與其追隨者的態度一致意味著達成目標的成功機率倍增。
(2) 倫理領導者會搜尋每個人最關注的目標來建立團隊。
(3) 倫理領導者關注組織內的公民行為(Rost, 1991),因此他們特別重視團隊間每位成員的目標是否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