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被隨意解讀的張懸,總是很低調。八月時,卻因為站出來呼籲年輕人關心「旺中案」,再度成為焦點。
當時,她在音樂會安可曲之後,拿著吉他,用低沉輕柔的聲音對台下歌迷說,「新聞自由跟資訊文化這東西,不能夠用錢買,」她呼籲年輕人。「你要相信多數人,多數人如果有同樣的意見,而且敢於發聲,你們就不是一個人。」
打破藝人總迴避敏感社會議題的形象,張懸一席話透過YouTube在網路上被瘋狂轉載,成為年輕人心中,不怕被媒體封殺的英雄。
十一月初,張懸和總統夫人周美青,一起出席兒童福利聯盟的活動。張懸也輕柔地呼籲,人們必須打破收養家庭的迷思。從媒體壟斷、同志婚姻到兒童議題,張懸認為,每個議題都是出自同一種關懷:以平等心去看待每一個人,社會就會改變,變得更美好。
剪掉長髮,耳下三公分的學生頭卻染上五顏六色,有著青春模樣的她,近來的發言都很老成。「亞洲的價值觀,總是希望十八歲的年輕人跟別人一樣,」她說。大人的教育與價值觀,讓現代年輕人只注重物質消費,卻不懂得學習判斷什麼才是對的、好的。
雖然出身政務官之家,張懸卻靠音樂與文字創作獨立「求生」。除了熱情與創意,她更不斷打磨自己的謀生技能,靠能力在職涯發光發熱。
音樂不是我的夢想,而是我唯一謀生的方式。除此之外,我一無是處,人生路上一塌糊塗。
走上音樂這條路,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可愛。當年對我來說,是非常絕望的事,因為我只能把這條路走好,只能用這條路照顧自己。如果我當櫃檯小姐,一定當天就被辭退。我不懂得待人接物,我什麼都不會,只會無中生有、去創作音樂。這不是什麼光彩的夢想,只是求生的本能而已。
我成長過程中,不是大家以為的身分特殊就比較容易。我們家的小孩退路很少,不只外在條件退路少,精神條件退路更少。
精神上,你要自己承擔在青春期就做的決定,你必須一路扛著它。這種危機意識造就了年輕時,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能耐,有沒有可能藉由練習、經驗累積,讓自己更熟練?這種危機感,現在反而變成我的安全感,我用年輕歲月把唯一的專長,磨出成績來。
年輕人不要聽旁邊的人說,現在這個年代哪個行業熱門、哪個行業最能溫飽,就一窩蜂去做。要去想想,你做什麼事情最有創意?你最能為哪件事情投入熱情?最怕的是,你沒有花心力去打磨想做的事情,它永遠只是半成品。一直困在別人口中的:「你好像不錯」、「你好像有潛力」,但始終沒看到這份潛力變成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