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倫敦的媒體揭露一連串繳稅大戶,榜首名為大衛哈汀(David Harding),他個人在去年進帳八千七百萬英鎊,並將其中三九%、三千四百萬英鎊全繳給了英國政府。
大衛哈汀是誰?他是期貨交易高手、是英國投資界與金融市場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其背景,他必然深知合法避稅之道,能避稅而不避稅,讓他博得輿論肯定,但事實上,哈汀的投資之路所以成功,或許就因為他是「最不像投資家的投資家」。
哈汀在一九九七年創辦元盛資產管理公司(Winton Capital),主要從事商品交易顧問業務,起初僅有三名員工、管理不到二百萬美元的資金,如今不僅事業版圖遍及全球,管理資產規模更達二八○億美元,為歐洲第四大避險基金公司。
最不像投資家的投資家
今年三月,大衛哈汀被《富比世》雜誌列為英國第二十九名億萬富豪,身價高達十三億美元,他所管理的基金,在過去十五年中,有十四年都取得正報酬,年化報酬率更高達一五.七六%,績效打敗市場上不少知名的股票與債券基金。
說他是「最不像投資家的投資家」,絕不為過,大衛哈汀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主修的不是金融相關科系,而是「物理」。哈汀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雖然畢業於物理系,但由於從青少年時期就常看著父親做投資,所以在大學畢業後,首選就是「前進美國華爾街」。
「在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工作看來光鮮亮麗,這一直是我的夢想,想不到卻屢遭拒絕。」當時美國金融界,對於像他這種非商學院、研究背景出身者興趣不大,大衛哈汀瞄準華爾街寄出了十封求職信,結果全遭回絕。
後來他進入英國一家券商工作。八○年代中期,大衛哈汀轉進某商品交易公司任職,但他的工作卻是「畫圖」。「每天上班,我都要親手畫出上百張關於期貨市場的線圖,整整畫了兩年。」他坦言,那段時間頗感挫折,密集蒐集資料與數據的過程難熬,不過,也讓他在潛移默化之間,逐漸了解投資市場的波動真理。
「在那之中,我看到了某種『模式』形成,這些線圖走勢並非隨機出現。」他將研究、分析結果透過電腦模型驗證,得出了可能靠著這套「模式」賺錢的結論。二十六歲那年,哈汀決定自行創業,自此開始,原本被認為是進入華爾街障礙的「理工科系死板頭腦」,卻成了他開創事業的重要資源。
找「怪人」客觀分析數據
他和另兩名畢業自劍橋和牛津大學物理系所的友人共同成立AHL公司,堅持「不帶感情的死板操作哲學」,投資策略完全依照自己設定的電腦程式判斷,百分之百地斷絕情緒干擾;一九九四年,AHL被現今全球最大上市避險公司英仕曼集團收購,大衛哈汀也在九六年離開公司,隔年獨自創立元盛資產管理公司,繼續運用自行開發的系統交易模型為客戶操盤。
身為公司董事長及研究主管的他,目前雇用員工超過二百位,研究人員就占一半,除了極少數來自經濟、金融相關領域之外,其餘全是數學、科學相關博士,甚至包含天體物理學家、氣象學家等等;公司內部還曾有人專門負責「雨」這件事,工作內容就是研究降雨量對芝加哥交易所農作物價格的影響情況。
為何專找這些「怪人」?「原因無他,這些人能夠絕對客觀地進行數據分析。」此外,這些與金融或投資市場八竿子打不著的腦袋,也才能避開雜訊干擾,規避人性所致的操盤謬誤。
當然,即使是電腦系統也不保證永遠賺錢,曾有一次,他操盤的基金在短短幾個月內下跌將近三二%,「多數人遇上這種情況可能會亂了手腳,但我們仍照研究結果持續買進,最後獲利不少。」從這一次經驗中,哈汀更相信,超越大盤的前提,就是甩開大盤漲跌帶給你的情緒影響。
「我認為,投資時確實要少一點焦慮,多一點信念。」尤其在期貨市場,必須時時掌握價格的波動,往往需要在短時間之內做出許多次的操作判斷,如果每一次的判斷,都因為心理或情緒的干擾而造成些微失誤,累積下來,失敗自然難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