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全球競爭力由投資效率驅動邁向創新驅動,配合台灣「黃金十年國家發展願景」,打造世界級創新勞動力發展,以契合全球經濟在國家整體及地方區域網絡之發展活力,促進經濟競爭力與社會包容同步成長,有效建構「勞動力」與「職場」之創新服務模式與機制,增進人力資本投資,協助創造台灣民眾就業機會,提升高價值勞動力發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泰山職業訓練中心,特於今(101) 年11 月6 日上午9 時至下午5時假台大集思會館,舉辦「勞動力發展創新論壇」,邀集產官學各界學者、專家齊聚一堂,以「勞動力創新發展,打造幸福職場」為主軸,並依據勞動力開發、勞動力提升、勞動力運用3 個面向,探討6 項核心議題,進行一場知識饗宴,聚焦未來規劃方向。
此外,也期望透過論壇中前瞻創新的勞動力發展觀點,達到建構「以人才為本」的知識服務系統、塑造有利勞動人力資源發展之誘因環境以提升人才競爭力、建立創新人才發展之系統化服務基礎機制以及創新知識服務模式、投資培育多元、跨勞動職場領域及社會經濟發展所需之創新人才等目的。
聚焦關鍵議題 研議行動方案
面對全球化、少子化、人口老化,以及全球經濟社會的急遽變遷,勞工委員會主任委員潘世偉於致詞時指出,國際之間的競爭只會更形艱困與激烈,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台灣應運用自身優勢衝破困境。其中,最重要關鍵因素就是台灣的人力資源以及優秀且具創新力的勞動素質。潘主委也特別舉義大利米蘭時裝產業為例,表示台灣應借鏡米蘭時裝產業成功的3 項要素:創意(Creative)、合作(Cooperation)、社區(Community)。因為創意的發展需要合作以創造更大利益,更需要社區供應鏈的支持,例如:一件創意十足的時裝,必須由各具所長的染料、布料、織工、設計、裁剪等企業合作研發,整合資金資源而成,這3C 導入明年即將改組成為勞動部的勞委會可發現,創新發展和勞動力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潘主委也期許透過「勞動力發展創新論壇」聆聽各界的創新建言後,能找出一些可執行落實的意見,對未來發展及勞動部政策方針策略有具體實質的幫助。
泰山職業訓練中心主任黃春長則延續潘主委提出的社區概念表示,國家要進步必須要有跨領域的思維,也就是社群、平台的概念,而辦理「勞動力發展創新論壇」最重要的意涵也就是希望整合橫跨部會、各種專業與不同領域間的對話,使其成為一具有制度性的對談,清晰地描繪出台灣勞動力願景跟未來的藍圖,成為一股獨特新力量,在國際發光。
本論壇議題主要聚焦於6 項核心──「師徒制」、「高價值勞力密集產業」、「社會企業」、「職場創新」、「行動服務」、「新住民」,並強調創新── 平台── 知識,利用創新產生新思維和新方法、用平台連結策略夥伴、用對話產生新解決方案、用知識複製新行動並擴大富民社會發展。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協理邱宏祥也在引言時提出,人的一生中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持續不斷工作,因此「勞動力創新發展,打造幸福職場」更顯重要,在努力將台灣競爭力提升至亞洲第一的同時,應該思考如何利用既有的優勢進行創新改變,例如:台灣ICT 產業創新平台的整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將台灣優良的勞動人口創新投入職場多元化、企業創新經營等,經由6 項議題的聚焦,跨界的對談,相信能帶來更多前瞻洞見與具體執行方案。
產學雙軌 師徒制點亮農業勞動力
農業聽起來似乎是冷門的產業,不過環球科技大學校長許舒翔與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卻在和與會人士的討論與交流中,匯集不少建議。
其中,朝向客製化的人才培育,或許是農業勞動力發展的方向之一,與會業者就以自身經營「科技養豬」的企業為例,表示徵才需求達到百名,卻苦無人才有願意或有相關技術可進入職場。為解決農業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缺口,或許請農業相關科系推薦人才、推動產學雙軌制度、新住民勞動力的運用等會是可行的方案。
另外,多功能農民培育也是未來必行的道路,舉例來說,現今的農業已非傳統模式,不僅需要技術,也需要行銷人才,甚至需要經貿人才協助推展產品進軍國際、食品加工業相關人才創造農產品附加價值、旅遊休閒業者結合農業發展觀光休閒農業等。
觀察現今農業面臨的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式可得知,農業問題需仰賴跨部會聯合解決,而農業師徒制是長期性的人才培育,並非農業部或勞動部單方面短時間一蹴可幾,例如:農業師徒培訓機制的誘因和大環境的配套措施必須相互配合、參與培育後的人才未來出路需要長期規劃等,唯有持續配合適當誘因、完善措施的擬定才可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農業師徒制培訓,點亮農業勞動力。
職能系統 促進轉型高價值勞力密集
勞動力的創新發展不僅僅要妥善運用現有的勞動力,更要提升勞動力的品質,開發勞動力核心價值與潛力,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三表示,雖然此議題以餐飲業的職能系統平台的建置與餐旅業職能系統推廣規劃來談高價值勞力密集產業,但此職能系統以後可擴大延伸推廣至其他產業,因此,應以人的創新思考為出發點,進而形成系統,使各產業均可運用。
而不管是否從職能標準的角度來檢視,替勞動力成長發展找到創新策略方法的最終目標是:台灣的勞動力創新發展必須要和國際接軌、要能促使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從地方、國內跨足全球,才可能升值、進步,轉型高價值勞力密集產業。
社會企業 用幸福包覆台灣
中國生產力中心協理盧崇仁針對「社會企業」此核心議題,提出3 項論壇匯集的建議與結論。首先,希望能成立一個社會企業運作的平台,整合政府資源包括相關基金和監督能量,以及PO(一般營利事業)的善念、NPO(非營利組織)的意念與宗旨。第二,必須引入營運模式和創新能力的輔導,以解決社會企業經營管理的問題,創造永續經營的可能。具有高度熱誠,卻無有效管理團體或者沒有創意方法解決生態平和問題的能力,始終是絕大多數NPO 面臨的問題。NPO 必須導入成功的商業模式,讓獲利可以支持營運所需,並能獨立經營下去,而非仰賴政府補助,才可能永續經營。最後,NPO 必須透過國際交流進行標竿學習,使服務範疇擴大並提高成功機率,例如:創始於英國倫敦的《The Big Issue》雜誌透過Homeless 來販售,幫助解決他們無家可歸的問題,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
透過這3 項建議,或許可使NPO 從純粹接受補助轉換成可獨立生存,不僅對社福經費投入與解決社會問題有很大幫助,也能提供PO 因為企業社會責任開始投入資源解決NPO營運問題的良好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