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是研究白冠雞(Fulica atra)的動物學家,當他第一次抓到白冠雞要為牠套上腳環時,他的雙手被白冠雞用尖爪狠狠抓爛。照他的描述,那傷口簡直就是血肉模糊。白冠雞有長長的腿、長長的腳趾跟爪子,專門用來爭搶地盤,以及用來對付老鷹(或鳥類學家)等外敵,揮爪起來可是毫不「腳」軟。
白冠雞為了爭搶繁殖領域而陷入激戰。一方被壓入水面戰敗後,可以在水花的掩護下趕緊游開。
白冠雞是種奇特的動物。牠的外表不算起眼,唯一引人注意的特徵是牠那又尖又細的短促叫聲,還有長得像白色球根的額板,有句英語俗諺說:「禿得像白冠雞」(bald as a coot),就是這麼來的。
額板的功能至今成謎。公鳥跟母鳥都有額板,隨著繁殖季開始而膨脹隆起,再隨著繁殖季的結束而消下。但是這項飾品的大小和形狀是否能反映出主人的健康狀況,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定論。
白冠雞的另一項古怪特徵是腳趾上不相連的瓣蹼構造。瓣蹼介於有蹼與無蹼之間,可能是因為白冠雞的棲地既有開放水域,也有可以踩踏的茂密水生植物,牠們為了因應生態環境所演化出的折衷之道。想觀察這種稀奇腳趾,公園是最佳的去處,因為牠們會上岸尋覓食物碎片。
傻氣外表下的恐怖行徑
俗話說:「近生慢,狹生侮。」白冠雞在英國無所不在,與人類和平共存,所以人們幾乎很少正眼端詳過牠們。儘管白冠雞數量豐富、個性溫馴,可是為牠們著迷的鳥類學家卻寥寥可數。不過,正如其他幾種毛色樸素的英國鳥類,例如林岩鷚(Prunella modularis )與鷦鷯,白冠雞的生活方式相當古怪,甚至可用陰險來形容。
曾經近身觀察白冠雞的人發現,牠們有種離奇而殘忍的行為。在動機不明的情況下,白冠雞會游到自己的雛鳥旁邊,把雛鳥叼起來猛烈搖晃,再把雛鳥丟回水面,甚至有的雛鳥就這樣被搖死。這種行為實在出人意料,完全不像努力養育下一代的父母會做出的行徑。
孵化短短幾天後,頂著火焰般臉孔的白冠雞雛鳥已能在水中優游。再過三、四週,牠們就能潛水了。
要了解白冠雞的性情為什麼如此凶殘暴戾,甚至對子女痛下殺手,我們必須先了解牠的繁殖習性。白冠雞通常是一夫一妻制。我們不知道一對白冠雞會在一起多久,但比較有可能跟雀類一樣,大約每年換一次伴侶,而不是像海鳥那樣與相同的伴侶在一起長達數年。在英國氣候最溫和的地區,白冠雞全年占據可以滿足各種生活機能的廣袤地盤;但是在比較寒冷的地方,他們會在氣溫下降時離開地盤,並且在冬季的開放水域上聚集成群,有時數量多達一千隻。
春天是白冠雞劃立繁殖領域的季節。對白冠雞來說,領域至關重要,繁殖空間可謂競爭激烈,無論公母都必須努力捍衛地盤。
一旦發現入侵者,白冠雞就會把頭壓低擺出威脅姿態,通常還伴隨著尖銳的叫聲。如果這招無效,捍衛地盤的白冠雞就會發動鳥類學家所說的「衝鋒攻擊」(charging attack)或「水花攻擊」(splatter attack),也就是在水面上激起水花,同時一邊大叫、一邊衝向入侵者。通常使出這招就足以讓入侵者知難而退。如果入侵者還是賴著不走,戰鬥可能就一觸即發。但是白冠雞不只對爭奪地盤的對手凶猛,就連自家巢內的雛鳥也無法倖免於難。
捍衛領土的白冠雞在水面上朝入侵者飛奔,雙腿同時激起水花與聲響,這種宣戰方式被鳥類學家稱之為「水花攻擊」。
揪出臥底的冒牌貨
紅冠水雞與白冠雞血緣親近,也是一種看起來傻傻的常見鳥類。紅冠水雞跟白冠雞一樣採單配偶制繁殖,不過除了在自己的巢裡產卵,有些紅冠水雞的母鳥也會跑去別的紅冠水雞巢裡下蛋,想騙其他父母幫牠們養孩子。這種行為叫做「托卵寄生」(brood parasitism),最有名的代表是杜鵑。但是杜鵑會把卵產在各種不同的鳥類巢中,紅冠水雞跟白冠雞則是選擇與自己同種的鳥巢產卵,這種行為稱為「種內托卵寄生」(intraspecific brood parasitism)。美洲白冠雞(Fulica americana )跟遍布歐亞大陸的白冠雞很像,不過牠們的相關研究比較多。美洲白冠雞的種內托卵寄生情況非常普遍,研究人員曾在某個族群發現,將近半數的鳥巢裡都有至少一顆寄生的卵。
從演化的觀點來看,幫別人養兒育女沒有好處(除非是親戚)。專心繁衍並養育自己後代的動物,才能在世上留下最多自己的基因。因此,天擇應該有利於懂得避免被利用,或者在遭到寄生時會採取行動的聰明白冠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