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是投資充滿挑戰的一年。更麻煩的是,你還非要投資不可,」總管全球二三二八億美元資產、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羅西(Dominic Rossi)說。
因為,全球正處於史上罕見,長期低利、甚至實質負利率的年代。
歐債危機看不到盡頭,美國面臨財政懸崖,剛當選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又計劃大印鈔票、振興經濟,同時讓日圓貶值救出口。
全球三大貨幣供應國,不約而同採用寬鬆貨幣政策,解決經濟難題。造成的結果,就是全球利率低到見底,無法對抗通貨膨脹,形成實質負利率。
二○一二年底,央行理監事會上,央行總裁彭淮南特別點出,實質負利率問題,不只衝擊歐美,更透過通膨升溫,擴散到亞洲。
如香港二○一二年實質利率(定存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為負四.○八%,新加坡負四.四一%。通膨相對較不嚴重的台灣,利率也有負○.六%。
從○九年金融海嘯時,「少賠為贏」的現金至上,到前兩年搶進資金行情,二○一二年起,投資人面對更複雜的情況。低利、資金氾濫依舊,經濟復甦的腳步卻大不如前。
展望二○一三年,「低利」不只是「錢愈放愈薄」,還多了一層涵義。即使願意承擔風險、進場投資,在市場劇烈震盪下,更要面對「低獲利」的挑戰。
攤開理柏資訊(Lipper),二○一二年各類型共同基金平均績效,除了異軍突起的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單一國家股票型基金外,看不見三○%以上的報酬率。
台灣投資人熟悉的全球股市型、亞太型基金,或新興市場、天然資源等基金,平均報酬率都不到一五%。
錢到底該往哪裡放?
這個問題,國內外各大金融業,尤其壽險業投資長,肯定最有心得。
金融海嘯後,壽險業面臨「利差損」的共同難題。過去收到的保單,要陸續支付平均四.五%到六%以上的利息,放眼投資市場,卻再也找不到低風險、利率又高於五%的投資標的。
要解決利差損問題,動輒數千億、甚至上兆的資產,必須離開過去習慣的主要市場公債「舒適圈」,另尋報酬率較高的標的。但是,一個錯誤的決策,或市場動盪,可能面臨巨額虧損,影響公司股價、甚至營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