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孩子不能說的祕密 三位國小老師告訴你,師範體系沒有教的事

文=楊雅亭.攝影=黃念謹    

陳鈺凌、李靜芳、劉芳琪,三個不同生命歷練的女老師,三種不同的陪伴孩子方式。





們也可以是美麗的無敵鐵金剛





並不是向社會局通報完,就算安置好了,也不是個別談話結束後,孩子就沒事了。而是要讓孩子在團體裡,學習到如何與人互相對待。





幾年前葫蘆國小輔導室主任陳鈺凌突然閃過一個意念,何不將相同處境的孩子集合起來一起照顧!行動派的她,立刻在校園尋找課後輔導的活動空間。這群孩子多半來自親職功能無法發揮很好的家庭,包括經常被家長挨打的孩子、疏忽的孩子,還有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家暴目睹兒等等。



剛開始有人質疑集合這群孩子是否會強化負面的影響力,但是陳鈺凌卻是有另一層的思考,她相信在大人穩定的陪伴下,相似背景的孩子反而會更有利。「我喜歡看見孩子自發性的動能。」陳鈺凌說。



她深刻地記得兩個脾氣很倔強的小女孩,平常一見面就吵架,最後卻互拍肩膀成了好姐妹。「我爸很凶!」女孩說。「我爸更凶!」另一個小女孩回答地更大聲。「我爸會打我。」「其實我爸也很愛打我。」如回音般的巨響……。小女孩互看傷口,細數傷痕,最後相視而笑成為好姐妹。這有什麼好比較的,孩子的天真讓陳鈺凌既心疼又好笑,她深深吸了一口氣,眼眶微微泛紅地訴說孩子近況,一個已經離開愛動粗的爸爸,但是另一個還在住在原來的家庭裡。

用孩子最最自在的方式建立信賴感





「剛開始孩子的脾氣不是很衝,就是很悶。」回想過去陳鈺凌笑了起來,剛開始一個老師要同時照顧好幾個孩子,相似的追逐戲碼不斷上演,當一個孩子跑去找老師聊天,另一個孩子觀察到也急忙跟過去;當一個孩子說:「我這題不會寫」,另一個孩子也吵著說:「我也不會。」就在老師轉身跟另一個孩子說話時,孩子又是氣地一溜煙跑掉,那段日子不時聽見老師們大喊:「主任,有人又跑掉了。」她就得衝出去追人啦!陳鈺凌明白這是孩子渴望被人關心的表達,找到孩子後她隨時陪著孩子聊天,並適時地讓孩子知道不管他做了什麼事,這裡永遠接納你,除非你刻意傷人。





「讓孩子重建對他人的信賴非常重要。」有一個小女孩在驗傷的過程被二度傷害;後來的照顧者因為遭逢不幸,不斷灌輸孩子悲觀的信念:「人是不可以信賴,特別是男人沒有一個可靠。」我們都知道長大後多少都會遇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但是如果有一顆強壯又樂觀的心,難過終有挨過去的一天。



如何讓正向的力量深植孩子心靈呢?陳鈺凌說,與孩子建立好信任關係一切就好辦事。「相信誰會幫助你,就去告訴誰。適時地給孩子許多援手,讓孩子在需要時有更多選擇。」「另外,讓孩子用自己最自在的方式做事,也是很好的陪伴。」有一次,大家依慣例坐在分組座位寫功課,但這個小女孩硬要窩到角落邊,後來志工跟著搬過去,另一群孩子又被吸引過去了,於是出現一個有趣的情景,四張桌椅圍著一根大柱子,孩子安靜地坐在那裡寫作業,後來才知道原來孩子很討厭被安排坐在旁邊的同學,陳鈺凌愉快地說至少現在孩子願意開放自己,不再排斥周遭的同學。

用真實的經驗跟孩子談,孩子會覺得是真的被懂





老師的生命經驗會影響孩子。陳鈺凌回憶,小時候她很愛結交各類型的朋友,包括阿嬤養大的孩子、長得髒髒醜醜,很容易會被欺負的同學……,她總覺得這些朋友性格獨特又可愛,也對他們義氣相挺。這些友誼幫助陳鈺凌更能同理這群不是很討人喜歡、在生活中過得挫折的孩子。「我更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到外在世界對他們的不公平。」「用真實的經驗與感覺與孩子互動,更能貼近孩子的心。」陳鈺凌回想小學時,在走廊上奔跑結果被隔壁班的老師用三字經大聲謾罵。「老師會罵三字經!那一刻我學習到老師不一定是神聖的,他們也可能犯錯,體制也未必公平。」挑戰過體制的陳鈺凌曾被盯得滿頭包,她跟督學報告老師補習的情形,結果被老師痛罵。



面對孩子無辜被打、痛苦看著父母爭吵與打架,陳鈺凌深感無奈,當協助社工介入紛爭家庭時,她會用《生氣的男人》的繪本陪伴孩子理解事件,「爸爸被帶離開,是為了趕走生氣的男人,原來的爸爸還是會留在我們身邊。」當孩子無力跳脫家庭,與孩子對話也更深入時,她會告訴孩子:「現在的環境對你並不公平,但是你還是需要靠這個家來養活,但別忘了,長大後你可以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要跟家人一樣,還是做另一個選擇呢?」



「妳會打妳的小孩嗎?」一個孩子眨著大眼睛問。「不乖時,我會輕輕地打他的小屁屁,提醒他。」陳鈺凌開玩笑地答。「妳怎麼可以打小孩!」孩子很認真地說。就在那一刻陳鈺凌突然想到他是會被父親責打的孩子。「對不起,以後我會特別注意的。」陳鈺凌也認真地回答。「妳千萬要記得,以後絕對不能打小孩喔……」孩子又提醒一遍。



能不能做出另一種選擇呢?孩子的話又讓陳鈺凌陷入另一片的沉思。

我們班上有一個很愛生氣的小朋友





既然是看得到的事實,就不需要假裝不存在,那麼就盡量縮短孩子們不同的文化距離吧,互相瞭解,才可能好好相處。





「三十六個孩子,有三十六種成長歷程,唯有縮短不同文化的距離,讓孩子互相瞭解才是最好的陪伴方式。」這是忠義國小老師李靜芳的體會。



去年李靜芳參與了「協助家暴目睹兒」教案的試教計畫,她注意到曾經被暴力對待的男孩上課時不像其他孩子討論熱烈,他的頭不停轉動,好像想找個地方躲起來,也好像在說你們講的方法都行不通,是否觸動到孩子的心事呢?李靜芳想到這裡就不斷跟孩子反駁可行之道,當孩子說,那就跑啊,她就說,如果爸爸堵在門口不給你跑怎麼辦。孩子又說,我跳窗戶,她回答,那會死掉,怎麼辦?孩子們就拚命地想要怎麼辦,一來一回過程裡,孩子都感受到行不通的無助,也開始想像強忍恐懼的痛苦。





看不見的情緒其實威力無窮





這一天男孩又是滿身傷痕地來上學,大家其實心知肚明卻從不明說,然而李靜芳還是決定要好好地與孩子上一堂課。如果大家一味地不敢揭發真相,同學也會感受到孩子不好的情緒,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來原諒男孩不好的行為,這是她的想法,「何不讓祕密成為一種同理的陪伴呢?」李靜芳發現當孩子感同男孩的生存處境,包容力多了,以前孩子吵架時大家會圍住男孩。現在孩子會說,「我們先離開他一下,他在生氣了。」班會時她聽見班長大聲呼籲:「我們班上有一個小朋友很愛生氣,但是如果沒人惹他,他就不會這樣生氣了。所以請不相關的人不要去招惹他,希望他慢慢改進。」



孩子們有自己的應對之道,當男孩感受到周遭同學的善意,錯誤的行為也會慢慢修正。李靜芳笑著表示,男孩甚至開始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他會大喊被同學冤枉啦,握住機會借力使力,「你很生氣喔?」李靜芳。孩子說「對。」「那麼你上次借同學借十塊不還,對方會不會很生氣呢?」在善意的環境下,讓孩子慢慢學習感同身受,承接自己的責任。



曾經有老師跟遍體鱗傷的男孩說,是啊,就是因為你不乖才被處罰。男孩覺得好悶!為何我必須責受那麼大的懲罰,真理又是什麼?太多的那難受的情緒盤旋孩子心裡,化成凶暴的攻擊巨獸。於是李靜芳選擇的陪伴方式是聆聽孩子的心事、不放棄跟家長溝通,以及結合同學的力量讓孩子溫暖地愈來愈好。



李靜芳感動地說她收過男孩來信,上面寫著,「老師我不知道怎麼報答妳,但我會用我的行為來報答你。」老是顯露凶狠模樣的男孩,竟寫出「報答」兩個字啊,李靜芳既驚訝又高興,她相信這會是一顆美好的種子,美好的心靈會慢慢茁壯。

到底是誰在生氣呢?





孩子的話提醒著我,自己是因為生氣而責罵孩子,還是因為期待孩子行為改變而在糾正孩子呢?





士林國小老師劉芳琪在參與「協助家暴目睹兒」試教計畫時,進行過一段生命經驗反思。「我也是從被打到大的孩子。」劉芳琪沉靜地說,回想過去的成長經驗,她從不覺得父親嚴格的管教有什麼錯,長大後,她仍是充滿感謝地說,如果沒有父親當初的嚴格管教,也沒有現在的她。



究竟什麼是暴力行為呢?上課時小朋友發問,爸爸在我考不好時也會打我。這樣做真的不對嗎?劉芳琪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她回想過去被處罰的情形,也是因為做錯事,但隱約間還是會質疑打孩子究竟是為孩子好,還是因為孩子沒達到父母的期待呢?



當自己成為教育工作者,她也不禁思考自己的生氣,究竟是因為孩子的表現不好,還是自己的情緒在生氣,但孩子的回應會帶給她很多的提醒。試教時她教導小朋友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生氣是處在紅燈狀態,要想辦法讓情緒停下來變成黃燈,等到平靜的綠燈出現時,再跟同學溝通。比方說,練習深呼吸、離開現場,或是聽聽音樂等等,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生氣的當下可以做哪些事,她也看見孩子有趣的改變,那陣子孩子告狀的機率變少了。劉芳琪笑著說,剛開始轉變很小,所以需要老師及孩子共同努力,她有一些不好意思地說,自己也是一個脾氣不是不好的老師,可是有了孩子的提醒就不同了,當孩子的臉開始漲紅,拳頭緊握,劉芳琪提醒小孩:「小心!你的氣球快爆炸了!」當她的分貝不斷地飆高,小小的聲音也傳來,「老師,妳不是說不可以這麼生氣嗎?」「對啊,我為什麼要這麼生氣啊。」劉芳琪笑了。情緒似細微的風,劉芳琪與小朋友漸漸地都覺察到了!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056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6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56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