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 路段進行地下水管道整修工程,從XX 時到XX 時進行道路封閉,造成您的不便,敬請見諒。」;「XX 路段道路進行XX 鋪設管線工程,將於XX 時開挖路面,請駕駛人行經此路線放慢速度,以策安全。」
相信多數民眾對上述告示牌都不會陌生。不管是開車族、行人對於公共建設品質的良窳,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每天行走的道路是否平整以及有無坑洞。但在坐擁豐厚歷史資源的文化古都台南,台南市政府總能準確地掌握全市道路實際的維護狀況,並將有限的經費預算分配給需急迫性養護的道路,讓民眾可悠閒的穿街走巷探訪市井生活新風格,或漫步在承載流金歲月的古蹟間,沈溺於懷舊的氛圍之中,而汽機車駕駛人更能行駛在平坦的馬路上,享受奔馳的暢快。
場景再轉到北部,板橋區公所是新北市地方的路燈管理單位,轄區內管理的路燈總數約2 萬盞以上,民眾每日通報路燈故障、短路等維修電話平均為8 ∼ 10 件,讓維修養護人員疲於奔命。現在,區公所可準確地掌握各處路燈損壞的資訊及維修的頻率,進而調整維修策略及預防機制,讓民眾不再為路燈亮不亮傷腦筋。
台南市政府、板橋區公所的創新作法,為民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品質。他們是如何辦到的?答案是:巨量資料(Big Data) 分析。
巨量資料 數字的人性思考
近來巨量資料(Big Data) 分析被列為年度十大資通訊(ICT) 產業的熱門議題。企業透過特定範疇所蒐集的數據資料(Data) 進行分析,可作為開創新產品服務,或透過分析顧客消費行為,來調整行銷策略,或彙集現況資訊建立參考決策模式。
巨量資料改變現有資訊世界的遊戲規則,透過企業或部門的既有數據資料,在新興的巨量資料平台上,提供建構一個新途徑,協助企業或部門實現數據資料的取得、管理及形象化。
舉例而言,企業透過圖片影像、部落格文章、無線射頻辨識(RFIDs) 與地理位置感應器(GPS) 等工具,直接或間接產製出大量、非結構化的數據資料,但卻也容易為了避免支付昂貴的管理成本,因而忽視或棄置大部分已收集到的數據訊息。
但隨著巨量資料對於資訊管理的新啟發,企業對於過去拋棄的資料,產生了新的價值認識,另外,藉著雲端科技的推波助瀾,網路儲存空間和雲端運算的成本驟降,產生對於新形態數據價值的洞悉力。例如:使用者行為和線上互動、趨勢及流行的議題、優化廣告行銷活動、辨別公共設施的設置分布或承包廠商的執行績效等。
重啟價值 資料利用極大化
以上述案例中台南市政府針對原五都合併前的市區範圍,每年光是在道路坑洞通報養護案件即高達5 千件以上。然而,以往多倚賴書面文件資料的記錄的作業方式,無法有效了解全市道路實際維護狀況。導致重鋪了較無養護急迫性的道路,不僅徒增民怨,更造成養護經費分配的不經濟,形成預算的浪費。
但2012 年台南市政府委由中國生產力中心(CPC) 進行資訊技術服務計畫。過程中以建構道路坑洞修補案件回報程序,蒐集各路段道路修補坑洞頻率,透過行動裝置地理資訊系統GPS 及影像拍攝的結合應用,隨時提供各路段修補次數多寡的分析排序,作為台南市市區道路養護優先序及預算分配決策的參考。
同樣的,板橋區公所每年在路燈維修總數高達2,800 件以上,亦透過建置路燈通報維修管理系統,將報修維護的巨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提供路燈損壞頻率、地區及維修部件的相關性分析資料,由路燈維護單位進行參考,並且將此創新的運作模式複製至北中南各地方路燈維修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