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在天氣預測上的能力,彭啟明曾經投資石油期貨大賺3倍,他的投資哲學,
就是透過專業知識、結合日常生活經驗,達到成功獲利的不二法門。
打開電視看氣象主播播報氣象資訊,免費!上網查閱中央氣象局的氣象資料,免費!在氣象資料唾手可得而且免費的時代裡,有一個人卻靠著賣氣象資訊而賺錢,不但如此,還更進一步的利用氣象資訊操作期貨與股票,結果也都賺大錢,這個人是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一位真正「靠天吃飯」的氣象學家。
台灣觀眾最熟悉的氣象專家,是任立渝、俞川心,然而企業界最信賴的氣象專家則是彭啟明,為了減少因氣候劇烈變化造成的困擾,竹科將近8成的科技廠商辦活動要靠他,富邦產險也請他當顧問,甚至日前四川大地震,慈濟要從台灣前往四川賑災,都得先請教彭啟明當地的氣象,再決定前往時間。
很難想像 靠氣象資訊也能賺大錢
回想1999年彭啟明剛從博士班畢業之際,頂著「氣象博士」的頭銜,他總認為可以在氣象學界中憑著專長「呼風喚雨」,在中央大學、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大愛電視台擔任氣象主播,並在產險公司擔當產品設計顧問,「博士」的頭銜的確讓他有不少收入,但卻是辛苦用很長時間換來的。不過,氣象就是氣象,彭啟明能夠播報氣象,中央氣象局也行,甚至電視台年輕的美眉主播也能條理分明的「播氣象」,而年輕美眉主播報的氣象,畫面總是比彭啟明來得賞心悅目許多。
於是,彭啟明開始思索「我該怎麼辦?」在1999年他剛從博士班畢業時,就想以全球暖化議題的研究,朝學術界發展;不過,當下還沒有《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紀錄片出現,全球暖化議題並不熱門,因此在經過深思熟慮後,便轉朝研究沙塵暴的影響,即便如此,卻由於台灣並沒有沙漠地形,導致研究的路途上,一直受到不少限制。
沙塵暴讓他賺到第一筆氣象財
不過就在2001年,在中國發生一場相當嚴重的沙塵暴,彭啟明赫然發現,這場沙塵暴不但造成日本跟韓國學校必須停止上課外,在韓國更發生三星集團的Hynix(DRAM產量占全球市場1/5)工廠,在受到空氣嚴重污染之下,導致空氣過濾系統全部都壞掉,工廠面臨停止運作的情況。彭啟明說:「我在這場沙塵暴裡注意到,因為韓國DRAM產量不足,卻反而帶動台灣南亞股價連續3天漲停板,讓我發現天氣跟經濟之間有很大的關聯性。」所以,雖然求學過程只有學過企業管理,從未觸碰過經濟學,但這場沙塵暴卻吹醒了他的經濟細胞,讓持續至今的工作內容,變成朝天氣相關的經濟議題研究。
2003年,彭啟明在不斷努力搜尋與天氣相關經濟議題的資訊下,他注意到美國與歐洲早有天氣衍生性的商品,因此確定研究方向正確無誤。巧的是,就在同年國民黨大老徐立德退休,成立誠宇創投以及中嘉投資兩間創投公司,並且舉辦一場登峰創業營比賽,透過專家進行財務與投資相關的輔導,邀請各界人士進行創業比賽,彭啟明也報名參賽,最後不僅贏得了140萬元,更在比賽期間內透過專業輔導,補足了自己過去在經濟領域上的不足,後來他便拿這筆錢與朋友合資,一起成立了現在的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
從卡翠娜颶風的影響 發現天氣經濟商機
不過,當時由於天氣影響公司運作的相關數據,以及研究報告仍不夠多,因此在資訊獲取上仍有很大限制,但就在2005年9月,美國發生卡翠娜颶風的事件過後,天氣影響經濟的議題,不單只石油方面,更是全面性的被國外大型企業重視。
彭啟明說道:「特別是那些公司的財報裡頭,陸續都開始出現天氣影響的相關數據,而且財經研究報告其中的一個部分,也一定是氣象。」這些情況都凸顯出,天氣已成企業經營裡的一個重點考量,而他也從中開始發現天氣經濟商機。
彭啟明根據當時的研究發現,假如Wal-Mart(沃爾瑪連鎖超市)遇到連續下雨,且超出預期的情況,例如4月份預計下雨10天,結果下了20天,Wal-Mart股價便會大跌以對,「只要觀察氣象變化、發現了這個天氣狀況,便可提早在公司公布每月、每季營收與績效前,搶先進場布局,通常都能有不錯的獲利。」順著這個脈絡研究下去,他進一步發現,台灣一些公司的經營,也會受天氣影響股價的表現,例如,在過年如果有下雨,劍湖山的股票就會跌,因此,這讓他開始對投資躍躍欲試。
投資嘗試結合氣象 操作石油期貨大賺3倍
美國這場卡翠娜颶風的災難,讓彭啟明開始朝過去的經濟發展與氣象之間的關聯研究,並且發現油價在1999年至2006年的變化,都與氣候有明顯相關,石油在供給穩定下,價格變動由需求造成。透過結合氣象上的專業知識,他看出最主要的影響是在冬天,特別在太陽黑子活動頻率的低峰期,會造成「反聖嬰現象」(圖1),導致冬天氣候變得更冷,在像是北美五大湖等地區,便會大幅增加暖氣使用的需求,因而帶動油價往上攀高。
為證實自己的論點,彭啟明憑著自己的專業,搶在國外投資研究報告出爐前,判斷出「反聖嬰現象」即將發生,便用太太的帳戶花了20萬元,嘗試布局石油期貨操作,果不其然,國外研究報告一出,油價就如預料般上漲,造就獲利近60萬元的戰果。
不過,就在他打算大筆投資的時候,卻因為伊朗欲研發核武的事件,以及美元貶值、造成產油國獲利過低局面,使得油價不合理的推升至1桶8、90美元的價格,並與天氣的影響脫軌,於是打消再繼續投資石油期貨的念頭,轉而將研究目標回歸到自己的天氣專營事業上。
從氣象經濟 找出自己的路
彭啟明發現,某些產業如果能夠掌握天氣變化,確實對增加營收有很大幫助。以建設公司來說,在下雨天數較多的時候,看屋人數便會下滑,售屋成交量出現疑慮,會導致股票價格下跌;另外,氣候暖和的話,民眾對於衣服與棉被的需求會因此變低,紡織業也將面臨經營困境;至於2006年柳丁價格暴跌至1顆1元,讓農民血本無歸,彭啟明說,也是因為當時天氣異常的暖和,使得收成增加1成所致。
這些例子不僅凸顯經濟受天氣影響的情況,更可看出投資的機會,其實就在生活之中。
儘管彭啟明能對客戶具體指出,氣象與個別公司經營的密切關係,並提供完整的客製化服務,加上對於天氣預測準確度(圖2)可達93%,比起新聞播報的50%準確率高出甚多,但絕大多數的人,卻仍舊無法理解,為甚麼要花錢去買氣象資訊,只要打開電視、新聞節目播到最後就會有的天氣預報。彭啟明不諱言指出,「這是工作上最大的瓶頸。」除此之外,國內的客戶也完全不知道,要如何將氣象應用在提升經營效率上,所以在公司成立的前兩年,花很多時間在教育客戶與市場,即便至今,「除了賺錢第一名的公司外,大多數仍不重視這個議題。」他感嘆的說道。
儘管如此,但「天無絕人之路」,彭啟明說:「科學園區裡7、80%的公司,包括鴻海在內,為了確定活動當天能有個好天氣,所以都有跟我們合作;還有最普遍的手機用戶訂購天氣預報,1個月也有10幾萬元的營業額。」另外,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在於,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為避免衛星照片拍到的全是雲朵,也是彭啟明公司的客戶之一,足顯他在氣象領域舉足輕重的地位。
提高附加價值 專業無人能比
氣象經濟是近來的熱門議題,不過綜觀國內,仍只有彭啟明成立公司專營天氣事業,儘管他同時身兼多職,但仍不影響在各個領域上的突出表現,可從此看出他不只在看氣象變化、投資石油的眼光準確,投資自己更有獨到之處,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維持相同專業領域,並不斷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對於台灣專營天氣事業公司的發展潛力,彭啟明相當看好,他認為台灣有相當多元的氣象變化,加上整個亞洲的競爭對手只有日本,因此只要在國內市場持續努力,未來一定可以成為中型規模的公司,營業額更有機會上看億元以上。此外,若兩岸開通,中國大陸市場也可望成為重要的發展利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