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蓉從小愛畫畫,一路畫進師專美術科,畢業後分派到新店雙峰國小任教,教國語、數學、美勞,當然也繼續畫畫。畫畫與生活密不可分,石麗蓉的先生是繪本作家黃志民,也是師專美術科的學長,兩個一樣愛畫畫的人,結婚時是在基隆的「海門藝廊」舉行畫展婚禮,藉由創作與大家分享喜悅。
曾任國小老師 把校園趣事變繪本
廿年前的國小老師,尤其是導師職,十八般武藝必須樣樣精通,宛如變形金剛無所不能。
石麗蓉雖是美術專科,但也必須擔任導師負責帶班。新作《我不要打針》就是多年前擔任小一班導時,一個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打預防針」是小一新生開學後的重要事項,那年班上有幾個男生特別調皮,主動性高且自主性強,上學、放學都黏在一起,讓石麗蓉印象深刻的是,到了預防針施打當天,全班魚貫排隊等護士阿姨打針,但就是不見三個男生的蹤影,也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儘管心急,但導師必須在教室協助。石麗蓉心想,稍微等一下就會回來了……沒想到,三位學生遲至下課鐘響前,才偷偷摸摸溜進教室。
石麗蓉事後細問,發現三個孩子原來是因為害怕打針,才不敢進教室,為此還在校園東躲西藏,就是怕被發現後會被叫進去打針。她將這段孩子與老師躲貓貓的過程,寫成現代詩紀念留存至今,如今再延伸想像成為一部校園歷險記,創作出繪本《我不要打針》。
小一生的樣貌 畫筆下動感呈現
校園生活是每個人共有的成長經驗,故事說來特別有感覺。《我不要打針》就以護士阿姨進到教室準備打針,班長到操場叫大家進教室開始……或許,每個孩子都曾幻想在上課鐘響後,還留在校園中到處探險;沒想到為了不打針,三個小男生的想像成真,經歷一趟好玩又刺激卻驚險不斷的校園探險。一下子遇到蜘蛛、一下子踩到爛泥,一下子又被小狗追。隨著愈來愈多的意外發生,孩子們也愈來愈懷疑:不打針真的比較好嗎?當然,躲起來的孩子最後還是被老師發現,只好打了針。打針後才發現:其實打針沒有很痛啊!下課時,三個人還繼續一邊盪鞦韆、一邊說:「我才不怕打針呢……」
石麗蓉寫下這個故事時,在腦海裡打轉的,就是曾經教過某屆小一生們,班上每個孩子的容貌、個性,打針時會有的反應歷歷在目,畫筆下每個小臉蛋都非常有戲,尤其是其中一頁,排隊等著打針的九個同學:有害怕發抖的、有哼歌放輕鬆的、有搶玩具吵架的,有嚇得緊黏在老師背後的,還有指著窗外那三個還在盪鞦韆的男生,忙著向老師告狀的班長。石麗蓉用充滿動感又活潑的筆觸,帶領我們透過幾個孩子的眼睛,探索校園中各個不同的角落。故事中形形色色的小動物,青蛙、蚱蜢、天牛、蜻蜓、蜥蜴等,躲在每一張圖畫中,等著孩子們來發現。
毛筆也能很現代 軟硬線條創新畫風
故事如此精采,要轉成圖畫書的表現方式,卻讓石麗蓉大傷腦筋,第一本圖畫書《小黑猴》因為是中國風的故事,曾以水墨畫風表現,但現代校園趣事,她一開始完全沒想到再以擅長的水墨試試,反而想以水彩呈現現代感,但畫著畫著又覺得太一般,畫面上難以形成特色。
再試著改以炭精筆一試,出現特殊的粗獷感,但僅限於大場景,若是人物的表情與細緻的昆蟲,就不容易表現。後來又轉以牛皮紙畫大開頁,有點與時代不合的古早味,又換成渲染式的水彩、色鉛筆,或者有厚重油畫感的濃彩,試了六種方式就是不對味,石麗蓉心一橫,將所有草稿收進抽屜,決定徹底放空。
就當她接近遺忘《我不要打針》一書的創作計畫時,有天看到之前的草稿時,再次召喚了「愛畫畫」的細胞,就隨手拿起桌上的簽字筆試畫,簽字筆畫到沒水,就用筆桿蘸著墨汁試畫兩三種線條,發現簡單的色彩加上軟、硬線條的搭配感覺好像對了……石麗蓉說,《我不要打針》讓她看見毛筆也可以很「現代」,運用獨特的「靈活」「動感」畫出自由的線條,加上兩個色調與適當留白,即可創作出簡潔畫風,展現全新的筆觸說故事,也讓她更愛水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