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訪問前,大學好友跟我說:「你應該告訴我女朋友你要訪問誰,她應該會翹班跟你去看大仁哥。」真不曉得怎麼搞的,好像幾乎全台灣的女人都想要找到自己的「大仁哥」,即便我採訪的是飾演李大仁的陳柏霖。講起來有點好笑,我知道自己沒有180的身高,更沒有上得了大螢幕的臉蛋,但還是不禁對這個男人有些生物本能性的吃味。「他到底有什麼迷人的地方?」這是我從男人角度最想暸解的。
青澀男的蛻變
第一次在大螢幕上看見陳柏霖,應該是十年前那個在《藍色大門》裡的張士豪(雖然可能大部分男生注意到的是在電影裡被他喜歡的桂綸鎂),當時才17歲的他,演出了劇中自然、自信、帶有點傻勁的高中生。十年過去了,他儼然從青澀的張士豪變身成為溫吞的輕熟男李大仁,就演藝圈而言,螢幕上角色的轉變,似乎也意味著觀眾對演員本身投射的改變,從男孩變成男人,好像也只需要一部戲的時間。當換下拍攝封面的西裝,坐在我面前的,似乎真的不再是那個螢幕中白襯衫、黑長褲的高中生。「當你自己把自己當男人的時候,別人也漸漸會把你當男人,這個氛圍讓你也會漸漸得朝那個方面走。」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自然不矯作的回答,就和陳柏霖本人給我的感覺一樣。當你不再把自己定義為男孩的時候,就是成為男人的第一步──我想這也是所有在看這篇文章的男人的共同體認。
如哥倫布的演藝冒險旅程
要了解陳柏霖的事蹟,輕輕鬆鬆Google一下就會有所收穫。他的演藝版圖始於台灣,到香港,到日本,到中國,再回到台灣,一趟像是哥倫布的冒險旅程。「我知道如果我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會變成一種習慣,我覺得人的一生真的要看看世界是什麼樣子。」每個男孩心中都會有一個冒險夢,我想陳柏霖也不例外,跟大多數男孩不一樣的,是他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短短的十年,我吸收的東西非常多,其實也從各種文化來檢視自己出生的地方,檢視自己原來的樣子。」這是冒險回來後男人的體悟。
這個曾被日本媒體譽為「金城武接班人」的男孩,在演藝圈的旅程中,學會了不同的語言,認識了一群好兄弟、好朋友,但就如哥倫布說的,「在人生的海洋上,最痛快的事就是獨斷獨航,但最悲慘的卻是回頭無岸。」陳柏霖也曾在這片汪洋中迷茫過,直到拍了電影《觀音山》。電影中陳柏霖飾演的丁波,是個離鄉背井的叛逆少年,而他也在這部戲裡找回了拍電影的熱情。
去年,陳柏霖更憑著飾演《我可能不會愛你》中李大仁不慍不火的自然演技,一舉拿下第47屆金鐘影帝的寶座。但在他發表得獎感言前,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他入行這麼多年以來領的第一座獎。「得獎對我來說其實真的沒有太大的感覺,我一直說獎項只是一個意外的鼓勵,它不是一個追求的目標。」很腳踏實地的答案,「接受別人的鼓勵很開心,這樣就OK了!」現在的陳柏霖,臉上有種非常陽光、知足的笑容,有種連男人都會欣賞的誠懇帥勁,這絕對不是靠化妝和燈光製造出來的。
十年中,陳柏霖至少演了二、三十個不同的角色,每一次的轉換,都可以看見他對於角色詮釋收放自如的成長。「其實我每次拍戲都不會去想要演什麼或是要怎麼樣突破,我是在想,這部戲會帶給大家什麼樣的訊息或是反省。」答案雖然聽起來有些制式,但聽著他口吻間表現出的執著與自信,卻是出乎意料地有演員的使命感。也許大部分的人只拿演藝消息當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在聽完陳柏霖的一席話後,我不禁開始回想自己工作的初衷,當工作就只是工作的時候,我們或許都少了些什麼。「我大概都是以對別人的影響來演這個角色,因為如果你一味去追求角色突破,這是很自私的。這樣的人只是想要成就自己的演技,而不是想要拍一部好電影。」他接著說,很高興我們還有一群努力要傳達著自己訊息的人,聽完他的回答後,我好像也逐漸窺見他有點娃娃臉外表下的真實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