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產」的定義
「急產」的英文為“precipitate labor”,是指產痛後3個小時內即完成分娩。根據統計,急產的發生率約2%,而且和某些母體及胎兒因素相關。在醫學上對急產的定義則為:第一胎初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的速度大於5公分;經產婦,每小時子宮頸擴張速度大於10公分。
當心!妳是「急產高危險群」……
*生產胎次越多、越密集。
*有早產史。
*產婦運動量高、個子較高大、骨盆腔大但胎兒體重相對較輕者。
*年輕的產婦,她們比高齡產婦(生產時年齡35歲以上)易發生急產。
*有早產徵兆者、宮縮頻繁者。
注意急產的風險!
*產婦易發生撕裂傷,會增加產道撕裂傷裂到肛門的風險。
*未能及時做好產後處理,可能造成子宮收縮不良而引發產後大出血。
*胎兒衝出產道時,若沒有接住,可能導致碰撞受傷,若胎頭先娩出,會增加腦部受傷的風險。
*若來不及作乙型鏈球菌檢驗時,母嬰感染的風險提高。
*初生嬰兒易失溫!因此在醫院時,醫護人員會在產前15分鐘將嬰兒處理檯的溫度設定維持在37℃的環境,能避免胎兒出生時體溫流失過快的狀況發生。
院外發生急產的6項應對步驟
假如急產發生了,來不及到醫院去怎麼辦呢?不要驚慌,照以下步驟讓胎兒安全娩出:
1. 先找到一個平坦的地方,準備乾淨的毛巾,注意應保持身體平躺姿勢,不要半蹲或上廁所坐馬桶,以防萬一胎兒出生會有掉落受傷的危險。手掌輕輕壓住陰道與肛門間,讓小寶寶的頭以緩慢的速度慢慢娩出。
2. 頭娩出之後,媽咪再用一點點力,胎兒身體應該就可以娩出了。
3. 頭和身體娩出之後,因為有羊水和胎脂所以很滑,應小心用乾淨毛巾擦拭並包裹,避免新生兒失溫。
4. 臍帶用橡皮筋或繩子在中間綁緊,再用乾淨、消毒過的剪刀剪掉,注意臍帶要留至少距離胎兒腹部5公分以上。(編按:但也有醫師建議千萬不可以自行斷臍,因為沒有無菌的設備,只需用衣服或毛巾包住寶寶以保暖,若寶寶有哭就是呼吸道通暢,不用剪臍帶,其實半小時後,胎盤會自行從產婦的子宮壁脫落,只要立刻送醫,媽咪和寶寶暫時不會有什麼問題。)
5. 通常在胎兒娩出後15分鐘內,胎盤會伴隨一陣子宮收縮娩出,假如沒有,不用急著拉出來,待到醫院再處理。若胎盤也已經娩出,陪伴的家屬需幫產婦做子宮按摩,幫助子宮收縮,以降低產後大出血的危險發生。
6. 胎兒容易失溫,娩出後要用乾淨清潔毛巾包裹、注意保暖。如果來不及準備包巾,也沒有剪刀可剪斷臍帶時,則將寶寶放在產婦胸腹部位,用媽咪的體溫給寶寶取暖。
若是在外地碰到急產怎麼辦?
若孕媽咪還沒足月,必須出遠門,卻在外地發生產兆,可先在當地醫院或診所檢查或直接生產,不需要趕回原來產檢的醫院,因為擔心會生在途中更麻煩!
只要有孕婦健康手冊就夠了,裡面會記載目前懷孕週數及預產期,及所有之前的產檢資料(包含血液檢查、血壓、體重、尿液檢查),能夠使別的婦產科醫師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妳的產檢情形,必要時醫院及醫師間會互相溝通,很少發生問題。
如何避免急產?
最好一開始就多留意相關徵兆,不論是第一胎或是經產婦。雖然急產是無法完全事前避免的,不過如果自己是發生急產的高危險群,就要特別留意。並隨時注意有沒有以下任一產兆出現:破水、血樣陰道分泌物、子宮收縮越來越強(即使不會有疼痛感)、有強烈的便意、不由自主的想用力,下腹部感覺到有東西要掉出來,都視為生產的徵兆,要立即聯絡生產院所,並趕緊到醫院報到。若前一胎曾急產,這一胎就要更小心!
結語
急產並非只會發生在家中或路上,在醫院待產期間也要留意上述警訊。若急產發生在院外,一定要趕快撥打119,119的救護人員都有受過急產相關訓練,會比產婦自己處理更為妥當。
生產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醫護人員的協助可以避免一些可能的危險,或者使整個過程較安全順利,而醫院的種種設施可以使胎兒在出生後立即得到衛生與安全的照護。
假如是已知可能發生急產的孕婦,最好在事前與醫師做好充分準備,並準備好生產包,事先將入院所需證件及物品放入其中,再安排好交通工具、路線及可陪同生產的人,以避免措手不及的生產!
尤三立
學歷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不孕症科主治醫師
敏盛綜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現任
振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