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AD文成公主把茶帶入藏區
布達拉宮。(攝影/王銘偉CTPphoto)
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現西藏),將中原文化、宗教等帶入藏區。松贊干布是藏族的英雄,崛起於藏河(今雅魯藏布江)區,統一藏區,建立吐蕃王朝,並成為吐蕃贊普(君主)。唐貞觀十四年,松贊干布遣大臣祿東贊至長安,獻金千兩及珍玩,並向唐朝請婚,唐太宗將宗女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是為松贊干布第二位皇后。文成公主對吐蕃貢獻良多,影響頗深,傳說布達拉宮即是松贊干部為迎娶文成公主所建,文成公主帶進珍寶、經書、釋迦牟尼像??等作為嫁妝,同時也將飲茶習慣帶入藏區,茶葉成為藏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東西。
734~907 AD 茶馬互市興起
因中原與西藏間貿易逐漸形成,唐代時交易頻繁, 茶馬互市興起。中原地區的官商或私商用茶葉、鹽、綢緞、五金等,換取藏區與少數民族的馬匹、皮草、藥材,最遠還至緬甸、印度、中亞地域,甚至到俄羅斯等地。商人沿著唐蕃古道(絲綢南路)運送物資,此時唐代朝廷在西部遊牧民族地區,所施行之茶馬互市措施尚不具備徵稅條件。早期進藏茶葉產地多為江南與巴蜀等地,但在唐玄宗時期與吐蕃征戰,吐蕃轉而向南紹國(今大理白族自治州)取得茶葉物資,開通滇藏通道(茶馬古道滇藏線前身)。
1069~1074 AD 實施茶馬法、設立茶馬司
宋代時,開始茶葉「生產大發展期」,成為朝廷開拓茶馬互市貿易興盛的基礎,產茶區及60 個州242 縣,淮南、江南、兩浙、荊湖、福建等地,還在福建建州設置專造貢茶的「北苑龍焙」,並不斷繼續向嶺南開發,開闢新茶園,直至景德元年,茶稅成為國家財政重要來源之一,也是朝廷養兵作戰的財源。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實行茶馬法,在成都置都大提舉茶馬司管理茶馬交易,以官茶來換取青海、甘肅、四川、西藏等地少數民族馬匹。宋代朝廷利用茶馬互市來制約藏族,控制茶葉供應量,維護西南地區政局穩定,而此時茶馬古道交通路網多已開通。
1253 AD 忽必烈征服麗江
元代忽必烈征服麗江,在羅婆(今石鼓)設「茶罕章管民府」,羅婆位於金沙江畔有「長江第一灣」之稱的拐角處,北通吐蕃南連南紹,其中最重要的隘口「石門鐵橋」即是在此。此時期的木氏祖先得以自治,開始對麗江壩子(雲貴高原局部平原的稱呼)進行大規模的開發,開墾土地,疏濬河道,排撈引水等設施,白沙古鎮初具城鎮規模,為木氏祖先奠定日後南遷的基礎。
1382 AD 木氏崛起設木氏知府
木氏知府-木氏領主也是麗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攝影/王銘偉CTPphoto)
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阿甲阿得歸順明朝,朱元璋賜木姓納西族統治者便改姓木,並開始世襲知府一職。木氏家族並從白沙遷移至麗江大研,大研成為納西族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木氏領主也是麗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掌控麗江,並設多處關卡,原是茶馬古道主線的「劍川道」也因此由「鶴慶道」取代。
1723 AD 木氏政權瓦解 清廷實掌麗江
清雍正年間(1723 年),清廷解除西南區統治者的兵權,將實權納入手中,礦場、鹽井茶葉由朝廷專營,結束木氏稱雄一方的局面。麗江與外界邊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發展益盛,使得麗江集市增多,約有48 個小市集,有府市(大研)、束河、白沙、東山、石鼓、巨甸、通甸、浪滄?等地,其中以府市(大研)與白沙最突出,也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
1938~1945 AD 抗日外援重要的運輸路線
滇藏公路開通 馬幫解散。(攝影/謝光輝CTPphoto)
抗日時期,國民政府為外購及國際援助戰略物資,1938 年開始修建雲南至緬甸的滇緬公路,尤其是日軍佔領越南時,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成為中國對外聯繫的唯一運輸通道,直至1942 年日軍佔領緬甸,國民政府為防衛日軍入侵切斷滇緬通道,昆明至印度空運成為重要的運輸方式。雲南省是外援物資入中國的重要通道,境內茶馬古道交通網線,亦成為物資陸上運送路線。
1950~1953 AD 川藏公路完工 馬幫逐漸式微
川藏公路原稱康藏公路,起點雅安,後延長至四川成都,終點西藏拉薩,是為318 國道中的一段。1950 年動工興建,公路不少路段是沿著茶馬古道基礎路線修建,1953 年全線貫通後,車輛取代了馱馬,蜿蜒山中的茶馬古道也被公路所取代,川藏線的馬幫作用不再。
1974 AD 滇藏公路開通 馬幫解散
較晚通車的滇藏公路於1974 年完工,起點雲南景洪,經臨滄、大理、劍川、香格里拉、德欽,抵西藏芒康、左貢、昌都、類烏齊至多普瑪,是延伸214 國道的一部分。在西藏境內與川藏公路南線318 國道共線,這段公路橫跨金沙江,翻越東達拉山及紅拉山,過去需要花上幾個月時間才能從大理至西藏的茶馬古道,開始被滇藏公路所取代,馬幫蹤跡僅剩偏遠鄉村中的短程運輸,載運貨物也僅是日常生活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