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日本濱之鄉小學,全校學生面帶微笑,以ㄇ字型站在體育館前端,老師站在每班學生旁,一起等待來賓。今天在濱之鄉有全校的觀課,每一班都開放,任由各地來的老師走進教室觀課。翻譯老師說,學生等一下要唱校歌來歡迎大家。體育館裡有許多成人,至於小學生,約五百人,安靜程度超過我的想像。
聽過小朋友和老師唱校歌後,我在翻譯老師帶領下走過三年級、四年級各四班,學生或是朗讀或是小組討論,非常小聲,包括兩班間只有輕隔間,隔壁教室的聲音似有若無。最後去了一年級上語文課的一班。因為這班老師是下午教學研討的對象,教室裡可謂高朋滿座,觀課老師坐的坐、站的站,還有高台讓大家站上去看教學,大約有七十位觀課人,學生至少也有三十人。觀課的老師沒人交頭接耳,只有小朋友和老師的聲音。授課老師輕聲細語,我聽不懂卻聽得清楚,小朋友一定也都聽得到,因為他們和老師的步調一致。其中若有小朋友討論未結束,但一聽有人發言,漸漸(但很快的)停止對話。老師從頭到尾沒有說安靜、注意聽等指令,而有聲音的發言、朗讀、討論都在安靜中展開。
許多年前,我在教師研習會工作,有機會去教室觀課。有一天陳木城校長和我看了兩個低年級的國語課,兩班教學流程相去不遠,學生也都進入狀況;但是兩班氣氛很不一樣,一班極為興奮,一班較安靜。下課後陳木城問我,比較喜歡哪一班?我想了一會說,如果是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我挑安靜的。
濱之鄉小學是安靜的,沒有上下課鐘聲,沒有奔跑、嘶喊,學生有六十分鐘不間斷的學習。
安靜的學校、安靜的學習,以身作則的老師是關鍵。老師與學生一起排隊敞開喉嚨,熱情唱校歌。閱讀時,老師也拿著書讀,不論輕輕出聲或是不出聲讀,師生不互相干擾。老師邀請學生做任何動作前,輕聲說「dozo」(請)。討論要告一段落時,老師舉起一個握拳手勢,全班靜下來。老師不重複學生的回應,因為老師聽,學生也在聽。這是一年級。一年級養成安靜學習與傾聽的習慣,接下來大概也不需要麥克風才能讓他們聽別人說話。
想像全校學生進出體育館,沒有喧嚷聲,也沒有老師用麥克風管理秩序的聲音。我們的教室有沒有可能不用麥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