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定義台北,難道只是旅遊指南上的觀光景點嗎?在光鮮的玻璃帷幕大樓背後,黑街暗巷的存在是否一定如此不堪?會不會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巷?只因在那裡,我們才能稍稍放鬆,還原自己,甚至幹點見不得人的事(注意,只是一點點)。
我大約是三年前認識約瑟夫的,他是捷克布魯諾音樂學院的美學教授。當時他受邀來台北參加行為藝術節。我因在布拉格待過幾年,所以第一次在師大宿舍後面的「巫雲」碰到他時,立刻有人引薦我們兩人認識。「巫雲」是家雲南餐廳兼酒館,小小煙霧瀰漫的空間,到處擠滿了黑膠唱片。老闆老五畢業於文大美術系,蓄著長髮,某篇碩士論文稱他為台北最後一位嬉皮。
約瑟夫長得胖胖,留著大鬍子,戴著黑框眼鏡,很有東歐知識分子的味道。他對「巫雲」似乎情有獨鍾,在台北期間,幾乎天天晚上都到「巫雲」報到,甚至在返回歐洲的前一夜,也是人和行李一起待到老五打烊,才搭著凌晨巴士去桃園國際機場。
隔年,他又來台北參加研討會,我們還是約在「巫雲」碰面。大概喝了一陣子,他忽然表示想回旅館休息。但我氣氛正高昂,看看手錶,發現還不到十二點,我就說了好幾句:「還早,還早!」隨即拉著約瑟夫離開「巫雲」。
雖然都屬於台北市南區,師大路與台大附近的溫州街還是非常不一樣。溫州街多是書店,不論是歷史悠久的唐山,還是誠品後面多家簡體字書店,到處都可以見到背著沉重背包的愛書人。例如我最近在溫州街的明目書社碰到的實驗電影前輩高重黎,他就是個愛書人,經常從桃園專程來這裡尋寶。至於師大路,則是另一種氛圍。尤其是夜市這邊,傍晚之後,總是擠滿人潮,加上附近有語言學校,在此地遊蕩的外國人也不少。所以這一帶可說是台北的拉丁區,波西米亞人的聖地。
不過這兩條街其實是相通的,可以沿著溫州街的巷子,跨過辛亥路,接到泰順街,最後通到師大路。台師大這一帶的巷子,與其他巷弄最不同之處,在於它結合知識與騷動。對我來說,溫州街屬於白天,師大路歸於夜晚。白天用來讀書,晚上適合喝酒,這樣的人生,似乎也還不錯。
我常常在這一帶碰到朋友,不論是在書店或是酒館,我都覺得這些人都是老靈魂。說他們老,是因為他們永遠年輕,永遠停留在過去的青春巷弄裡,所以才顯得與潮流格格不入。只有在這一區,還能讓他們覺得時光不再流動,覺得自在。
我推著約瑟夫到師大夜市另外一端的「柏夏瓦」,這是家充滿異國風情的咖啡廳。兩人喝了四罐啤酒,我看看時間,還是覺得早。這次約瑟夫終於忍不住,問我「還早還早」,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解釋給他聽後,他非常高興。這次換他催我離開「柏夏瓦」,去便利商店買完酒,兩人就在師大公園的涼亭裡乾杯起來。此時,約瑟夫才和我提到他離婚之後,每個月的薪水,都會直接被銀行領走的事。不過他說得很平靜,不像是藉酒澆愁,感覺更像是在說一個今天早上剛作過的夢。
當我準備要再去便利商店時,忽然發現以前一起在布拉格留學,現在人在建築系教書的朋友,正從對街漫步過來。三人不假外求,立刻前往附近的「地下社會」續攤。大夥聊得很愉快,只是到了兩點,建築教授表示明早還要上課,必須先行離座。沒想到約瑟夫扯扯他的手,接著用中文對他說:「還早,還早!」就這樣,我們又繼續在「地下社會」待到老闆要打烊,回到地面時,已經醉到不知是幾點。不過當我坐上計程車時,司機回頭微笑對我說:「你早!」
又過了一年,我於去年年底忽然接到約瑟夫捎來的e-mail,他問我知不知道「巫雲」搬家了。我心想,不可能啊,一個月前我還去那裡鬼混過。隔日我去師大夜市查訪,才知道「巫雲」真的遷走,移到附近台電大樓的後面巷子裡。我告訴約瑟夫,說他所言不虛,沒想到他居然回信對說我:"You see, I am always in Taipei."原來,台北不是一○一,也不是民主廣場。對約瑟夫來說,師大夜市裡一家小酒館的動態,就是台北的一切。
小巷是城市的潛意識,要了解人性與欲望,就得往巷子裡鑽。赫拉巴爾不就喜歡在布拉格舊城巷內的酒吧裡喝酒,偷聽鄰座酒後吐真言,然後回家寫成小說嗎?卡夫卡有一陣子常去城堡的黃金巷小屋寫作,直到晚上八九點。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十六號,他在寫給菲莉絲的情書上提到:「我一天最美好的時光就是在準備散步回家的路上……當你輕輕將門鎖上,然後趁著滿夜星空走在狹窄的巷道上,那真是一種奇妙的感受。」小巷代表了一種私密性,而文學是作家與文字狹路相逢的結果,那種創作的快樂,真的是只有天知道。
幾個禮拜前,我又跑去「巫雲」,席間還碰到夾子樂團小應與電影導演林靖傑。就在我一面和小應聊他六月發片,一面與林靖傑討論如何將中年男子的悲哀拍成電影時,也是常客的日本友人廣瀨忽然翩然而至。經老五提醒,才曉得「巫雲」搬家的消息,是廣瀨寫信告訴約瑟夫的。現場認識約瑟夫的人,就這麼聊起他的趣事來,好像他從沒離開台北一樣。
那天晚上,我不知喝到幾點,即使年屆四十,我依舊覺得還早,仍想多跑幾家店,似乎得盡興到筋疲力盡的最後一刻,才會死心回家睡覺。
人生,還早……還早啊!
◎作者簡介
耿一偉花蓮人,劇場導演,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與華梵哲學系兼任講師,曾獲倪匡科幻獎首獎,著有《現代默劇小史》、《澎恰恰傳》,譯有《空的空間》、《布拉格畫像》、《給菲莉絲的情書》、《哈維爾戲劇選》(合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