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要
■ 數十年來,研究人員認為高活性的自由基分子會傷害細胞並逐漸破壞組織和器官的功能,進而導致老化。
■ 然而,近來的實驗顯示,增加小鼠和線蟲體內特定種類的自由基可能會增長壽命。在某些情況下,自由基似乎扮演啟動細胞修補網絡的訊號。
■ 如果實驗經過驗證,將意味無論服用維生素或其他形式的抗氧化劑,對原本身體健康的人而言,可能弊多於利。
氧化損傷的老化理論存在已久。最新的老化研究直接挑戰這長期的信念,新的研究發現越來越不像是意外,反而更像法則。
照片提供/《科學人》雜誌
2006年,傑姆斯(David Gems)的生活被一群該死而沒死的線蟲澈底翻轉。傑姆斯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健康老化研究所的助理主任,一直用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進行老化生物學實驗。傑姆斯在這個實驗想檢視持續氧化造成的細胞損傷是否為老化的主要機制。根據老化理論,氧化反應累積過多會使得越來越多的脂質、蛋白質、DNA片段和其他細胞的主要成份受損,最終危害組織、器官以及整個身體的功能。
傑姆斯利用遺傳工程改變線蟲,讓牠們無法製造特定酵素,這種酵素可以消除自由基,是天然的抗氧化劑。移除抗氧化劑後,線蟲體內的自由基含量確實驟升,也在線蟲全身引發破壞性的氧化反應。
不過和傑姆斯的預期相反,突變線蟲沒有提早死亡,活得和正常線蟲一樣久。進行實驗的研究人員非常困惑,傑姆斯回憶當時他的反應:「這不可能是對的,顯然其中一定有搞錯什麼。」他要求實驗室另一位研究人員檢驗實驗數據,並重複實驗。結果還是一樣:實驗線蟲確實無法製造特定的抗氧化酵素,體內也一如預期累積了很多自由基;即使氧化造成嚴重損害,不過牠們並沒有早死。其他科學家在不同的實驗動物身上也有同樣令人困惑的發現。美國德州大學巴夏普長壽與老化研究所所長理查森(Arlan Richardson) 基因改造了18種實驗小鼠,讓牠們比一般小鼠製造更多或更少的特定抗氧化酵素。如果自由基生成和隨後的氧化反應造成的損害是老化的原因,那麼體內有更多抗氧化酵素的小鼠,比起沒有的應該活得更久。理查森表示:「但是我看牠們的壽命曲線,竟然沒有任何顯著差異。」他在2001~2009年發表一系列的論文,報告這些越來越令人困惑的實驗結果。
在此同時,實驗室在理查森附近的生理學家伯芬斯坦(Rochelle Buffenstein),在過去11年來試圖了解最長壽的齧齒動物裸隱鼠(naked mole rat)為何可以活上25~30年(大約八倍於同體型的小鼠)。伯芬斯坦的實驗顯示:比起小鼠,裸隱鼠在生命初期體內天生的抗氧化物較少,組織也累積更多氧化損傷。不過矛盾的是,牠們相當長壽而且健康。
老化的氧化損傷理論存在已久,對於擁護它的人而言,這些新發現只是異端。然而從結果看來,卻越來越不像例外,反而更像法則。過去10年來,很多設計來證明自由基和其他活性分子會驅動老化的實驗,得到的結果反而是直接挑戰它。這些高能分子在某些特定的含量和狀況下,可能並不危險,反而啟動身體內建的防禦機制,讓我們保持健康。這些觀念不只對未來抗老化介入療法造成強烈衝擊,也燃起有關服用高劑量抗氧化維生素效用的疑慮。如果氧化損傷理論是錯的,那麼老化會比研究人員所以為的還複雜,最終我們將需要修正對健康老化在分子層次的理解。
傑姆斯表示:「老化研究領域一直順著原本的概念發展,要改用最新的老化觀點來思考,某個層面來說就像抽走了呼吸的空氣。我們應該檢視其他理論,並重新考慮我們也許該採用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生物學。」
【來自人類的證據】
維生素也有壞處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吃下大量蔬果(富含維生素和其他抗氧化劑)的人比起沒有的人更容易活得更久,也較不會罹患癌症。因此多吃含抗氧化物的補充品,看似會讓身體更健康。不過有些嚴謹設計的研究並不支持這個假設,證據顯示服用特定補充品的人,事實上更可能得到威脅生命的疾病,例如肺癌和心臟病。
抗氧化劑可能造成問題的初期研究
1996年一項有1萬8000名男性與女性參與的研究發現,在服用β胡蘿蔔素和視黃醇的受試者,比起沒有服用的人,罹患肺癌者多了28%,死亡率也高出17%。這些風險在開始試驗後的18個月更顯著,特別是老菸槍,其中暴露在致癌物質石棉下的吸菸者最為明顯。
最終結論:服用特定維生素可能會減少壽命
2007年研究人員檢視68個嚴謹的維生素研究,指出整合其中47個最客觀的試驗數據,發現維生素會增加5%的早死機率。進一步的分析,將死亡風險指向β胡蘿蔔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