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重頭戲國中教育會考,將於三月三十、三十一日兩天,挑選基北區及彰化區約十萬名國三考生舉行試測。希望透過試測找出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家長四大疑慮。
國中教育會考考科和基本學力測驗考科相同:國文(加考作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科。會考和基測的不同點,有四個面向:難度、計分方式、題型和成績的運用。
1. 難度比基測難。基測考題設計是「中間偏易」,平均題目的答對率是六成~六成五。會考則是「難易適中」,答對率約五成五~六成,會考每一科的難題會比基測多二~三題。
2. 計分方式不再分分計較。會考只分「精熟」、「基礎」及「待加強」三等。答對題數八成~八成五以上是精熟;三成~四成五以上是基礎;三成以下是待加強。
3. 題型加入聽力測驗與非選擇題:英文加入聽力測驗、數學加入非選擇題。英語科試題六十~七十五題,先考二十~三十題聽力後,再考四十~四十五題閱讀;數學科共二十七~三十三題,其中非選擇題佔二~三題。不過,英文聽力和數學非選擇題都要等到一○四年,也就是現在七年級的學生考試時才會採計成績。
4. 會考成績最多只佔超額比序總分的三分之一。考試結果的使用也與基測不同。根據教育部規定,會考成績至多只能佔超額比序的三分之一,各考區都將會考成績納入超額比序項目,且佔比都達三分之一上限。細看各區超額比序內容,許多項目可以輕易取得滿分,像是:沒有記過,或多元學習如健體、音樂、美術各科及格等。因此,會考成績的分級是比序項目中,少數可以區分學生的指標。在一○三年,會考成績幾乎是免試入學比序時,能不能進到理想學校的關鍵。
三月底的試測,主要目的是解決會考試務流程會遇到的問題,考完之後,將公布答對題數與等級對照表、寄發成績單、考生試填志願等。今年暑假後,關於一○三年國中教育會考的細節將定案(一○二年國中教育會考試測重要時程請見本期雜誌頁九十九表一),屆時,會調整確認的有四個部分:
1. 考英聽時播放試題的方式。
2. 了解學生對於數學非選擇題的作答反應,調整命題。
3. 了解各科目各等級的設定是否恰當。
4. 解決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同分者需要抽籤的問題。
教育部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要做到「零抽籤」,是否會在試測後改變原來三等的設定,也是觀察的重點。基北區明星高中免試入學釋出名額少,考生必須五科精熟、作文滿級分,相當於PR九九的表現,才能取得進入第一志願入場券。但基北區達此標準的考生有七百多名,建中、北一女釋出的免試名額只有約三百名,若七百多名考生都填建北,最後還是要抽籤。
會考影響:不用追求「全對」
會考試測使十二年國教呈現「預備起跑」狀態,卻帶來「考試更難、鑑別度不足」的討論。
中部一位生物科老師表示,他樂見會考要逐年加入非選擇題,「因為考選擇題,學生不願花時間去思考過程」的現狀有機會逐漸改善;但他也擔心,會考難度提升,各科精熟的學生只有一五%,會使部分家長要求老師選難一點的教材,學習壓力不減反增。
台師大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解釋,以前成績好的學生追求的是「全對」;會考之後,每科題目只要答對八○~八五%就是「精熟」。「以前這群學生一題都不能錯,現在每科都可以錯一、兩題,壓力還是比較小的,」曾芬蘭分析。
十二年國教不需升學考試即可升高中的前提下,國中教育會考原本是為了國中畢業生的「學力檢定」。這個以「國中學力監控」為目的發展出來的「會考」,近幾年卻仍舊會是學生升學的重要依據。
台灣是不是可以在十二年國教上路後,真正鬆綁考試的局限,把教學的專業還給老師、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會考上路是第一步,但更需要努力的,不是考試遊戲規則的改變,而是全民觀念的更新。
延伸閱讀:國中會考各科參考題本及解答,請見教育部網站(www.edu.tw)或國中教育會考網站(cap.ntn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