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國小主任許育健七年級的女兒國文課上《背影》,回到家卻埋首背註釋:「長袍,舊時男子所穿長及腳跟的棉袍或夾袍。馬褂,騎馬時所穿長袍外面的對襟短掛……」許育健忍不住跟女兒說:「《背影》文章寫得這麼美,重點是字裡行間父子互動的感情,註釋不重要啦!」但正在專心背書的女兒回他:「你不懂啦!註釋背錯一個字扣兩分喔!」教育學博士、長期擔任推動閱讀理解輔導團老師、並在學校推動段考改革的許育健,也無法說服女兒改變她面對的現實。
台灣危機 評量不對,教學就不會好
在過度重視升學與成績的台灣,考試不只「領導」教學,更「取代」教學。考題與評量的質量和內涵,嚴重影響教學方向。學生在校習得了什麼樣的能力與知識,從考題中,或可窺見全貌。
「最近我看到全縣各校段考統計,國小六年級的國語段考,居然有高達九成一的比率只考字、詞、語,包括國字、注音、改錯、填充等題目。閱讀相關題目只佔段考九分。大家都覺得非常重要的作文,怕不公平,反而不考。我的女兒現在也念六年級,看到她在這樣的環境中考試和學習,我非常擔心,」一位縣市輔導團資深老師描述她的震驚。當評量只檢驗背誦和反覆練習的成果,學生真正需要的能力:歸納分析、判讀思考、書寫表達等,就顯少有發展的空間。
在十二年國教啟動教學革新的氣氛中,評量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緩的重點。基北區的特色招生考試,將從二○一四年起,採用PISA題型:多數非選擇題,強調思考歷程而非記憶性的資訊,開了改革的第一槍。
新北市教育局,今年將推動全市七十九所國中的段考改革,要求段考必須增加非選擇題比率到兩成。「三月開始宣導、六月試辦模擬考、九月全面實施。每一科都會增加仿PISA考試的非選擇題型,」新北市教育局教研科輔導員、候用校長陳春男說。
台北市雖然沒有由上而下規定,但是從去年暑假起,就已強力推展老師的調訓。今年寒假台北市的校長會議中,北政國中校長高松景在報告時就直言:「評量不對,就會引導不好的教學。」
「很多學校已開始改變段考題型,來自家長的壓力很大,學校不得不改,」台北市教育局中教科課程督學邱淑娟分析。
世界趨勢 記憶能力不再是唯一重點
「評量的改變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學設計發展與評量哲學博士、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張美玉指出核心。
不僅僅在台灣,全世界都在推動評量的革命。因為資訊爆炸的google時代,「記憶資料的能力」,不再是基礎教育該強調的唯一重點。強調與生活連結、解決問題、思考判讀、邏輯推理與表達的能力,才是關鍵。這樣的能力,也必須透過不同的評量方式導引和檢驗。「真實的學習和真實的評量」,是世界各國努力改革的目標。
美國總統歐巴馬投入四十三.五億的「奔向卓越」(Racing to the top)中小學教改計畫,預計在二○一四年起,全面推動中小學學力評量的改革。目的是希望引導高品質的學習,讓中小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真實的世界,並能及早準備好未來的能力。這項評量的變革,是「奔向卓越」教改計畫中,除了教師增能和州政府改革執行外,美國教育部最重視的改革關鍵。
二○一四年正式啟動的評量改革,最重要的兩個改變:一個是用更多的開放題目取代傳統的選擇題。另外則是增加專題研究(project learning)的作業,評量學生的報告或是做實驗的技術,協助學生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取代期末一次性的紙筆考試。
「這項改變,對社會和下一代而言,都是大好機會,」瓊安‧赫曼(Joan Herman),美國學生評量國家研究中心主任說。
愛爾蘭的教育部長也在去年十月宣布,將進行二十年來最「激進」的教育改革—取消中學畢業初等文評的期末測驗。愛爾蘭將以學校為基礎,用個別化的方式評量學生學習能力和經驗。愛爾蘭教育部部長肯恩(Ruairi Quinn)表示:「許多的國家教育都已證明,沒有畢業會考的學生表現更好。我們期待看到更多『人』,而非『成績』。」
韓國也正在積極改變中小學評量方式,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基礎教育力專家李景和指出,重視「過程導向」的評量(process-oriented assessment),取代傳統選擇題為主的紙筆測驗,是韓國正在推動的評量改革重點。
隱形阻力1 太過功利的家長?
其實台灣的「基測」和「學測」考題,很早就跳脫仰賴一綱一本的記憶性資訊,走活用、思考、推理和判斷,能力導向的題型。但翻閱國中小的日常考試,卻仍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僵化形式。不符合現實的標準答案式荒謬考題也時有所聞,為什麼?
在課堂和學校推動評量改革,看似簡單,每一間學校、每一個班級的老師,其實就可以自主決定段考方式,結合自己的教學目標,展開「不一樣的考試」。沒有法令上的捆綁或限制。為什麼極少有學校願意在國、英、數、社、自等主科的段考方式上創新?
學校和老師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家長反對。新北市中正國中國文老師賴璞記得,曾有老師在研習時分享,有一次改完考卷故意不打分數,結果當天晚上幾乎接到所有家長的電話詢問:「我小孩考幾分?」「為什麼沒有打分數?」這位老師反問家長:「為什麼不先看看你的孩子錯哪裡?哪邊不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