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數月缺雨,從北到南都拉起缺水警報,許多地方甚至已祭出限水的手段。反核四的風雲日急,在核四公投尚不知何日進行之前,台灣已經瀰漫一片反核四的氣氛,核四續建的機率愈來愈低;負責建設核四的台電乃一再強調,不建核四電費將漲一成,不建核四將有限電威脅,不建核四廠商可能出走。
水與電力是任何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最基本的兩項資源,一旦短缺,人民生活不便乃至痛苦、經濟運轉受阻乃至停滯,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偏偏台灣先天不足,除了核能,幾乎所有的能源都仰賴外國,連核能發電所需燃料棒乃至最後核廢料的處理,恐怕也都需外求,我們不能不老老實實承認,我們是一個能源小國。
水資源也不遑多讓。台灣雨水不缺,但絕大多數逕流入海,截留於地面及地下的少數,則七成以上投入對GDP貢獻微乎其微的農漁業,還有地層下陷的副產品。比諸能源,我們的水資源更加短缺稀有。
面對如此寶貴而稀有的資源,我們如何運用?就電力而言,我們收取非產油國之中最低的電價,對工業部門還給予補貼到成本以下的水準;而節能省電的重任,則交給負責發電、賣電、建電廠的台電,「請鬼拿藥單」殆此之謂。
因而,如此仰給外國的珍貴能源,在台灣可以隨便浪費、濫用至極。
水資源又如何?水價同樣在同儕國家中倒數第一,對農漁業用水甚至合法或非法地准許其免費使用;至於節水成效如何?也同樣是天大的笑話。多年來嚷著要建平地水床截留雨水、涵養地下水,則在環保人士的力推之下,一事無成。
這樣的主事者我們已不敢寄任何希望。但最起碼的,該讓水、電資源的價格合理反映生產與社會成本。這不代表剝削弱勢,如果將增額水電費收入平均發還全體國民,愈弱勢的,其所得中回饋比例愈高,獲益最大。反而是今天廉價能源嘉惠最多的富豪與大用戶吃虧最大。則一面以價制量,一面劫富濟貧,珍貴的資源才會少些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