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喜歡出國,因為他們的國土不大。他們經常開玩笑,在新加坡不用擔心計程車費太貴,因為從極東之境開車抵達極西之境,只要半個小時。不過,這個國土甚小的國家,政府卻是一部超大型賺錢機器,不僅吸引亞洲富豪移民到此避稅,也祭出各式政策,有賺頭的產業大手筆補助、過時的產業也毫不手軟淘汰。
在新加坡,幾乎永遠都有進行中的翻新工程。把舊的建築物推倒、改建新的大樓;一如政府扶植新產業的雷厲風行。也因如此,Block71,這棟陳舊的半導體工廠辦公大樓,竟然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新加坡創業育成基地,專制政府培養創新的破格之例,格外令人注目。
舊廠房搞創業 房租只要市區一半!
「我們剛搬進來的時候,這裡甚麼都沒有。」滿臉稚氣的王宇捷其實剛退伍,他的事業 - LBS為概念的美食分享應用程式。他們是第一個進駐Block71的團隊,現在,七十一個團隊擠滿這棟大樓,附近地鐵站也已經開通,年輕的臉孔開始復甦這個老舊區域。
Block71的所在地是工業區,前身是一棟半導體工廠的辦公大樓。由於製造業逐部外移至東南亞其他國家、附近許多工廠早已關閉,在它附近的幾間工廠早有被夷平的先例,Block71原先也該被拆除。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新加坡電信連手搶救,讓拆除計畫停頓下來,Block71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創業育成中心:Plug-in@BLK71。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電信在建築物二樓增建公用空間,提供大小不一的會議室免費租給大樓內的團隊使用,每個月都舉辦聚會、講座,讓創業者彼此交流。「我們提供新創網路公司不同階段需要的不同幫助。」一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經理這樣對筆者介紹。在草創階段、還沒有收入的團隊,可以免租金使用公用空間的辦公空間,無隔間的設計,讓不同團隊的成員隨時開啟一段天馬行空的腦力激盪。
再往內走一點,可以看到新加坡電信創投辦公空間,這些腦力激盪的點子,同樣隨時都能敲門聽聽投資者的意見,這個空間一如新加坡民族大熔爐特色、坐著不同國籍的人,雖然膚色不同、但他們都對網路創業充滿熱情,空氣中洋溢著活潑的氣息。
「我們現在已經有自己的辦公室了。」王宇捷分享他們的過程。商業模式確定之後,開始產生收入,Block71官方會定期稽核輔導,建議他們從開放式辦公室搬到需付費的樓上的分租小辦公室。
如果以租屋做為比方,那就是從大通鋪進階為分租雅房。待營利穩定後,還可以租一整間辦公室,由於新加坡房價很高,這裡的租金非常便宜,至少較市區便宜一半以上。「比約在咖啡廳還便宜!」王宇捷喜孜孜的說道。一般來說,新創公司可以在這裡駐點兩年,如果一切順利進行,在募到第二輪資金後,就必須遷出,將這個福利讓給其他創業者。
政府大手筆補助創業
Block71的建築外觀仍是舊式廠房,但人在其中感受到的氛圍卻截然不同於鄰近區域。徒步百餘公尺可走到的美食街,用餐的人多是中年以上的藍領階級,但在Block71,眼前所見,多是年輕人。其中,不乏在國外有傲人經驗的佼佼者。
筆者也遇到一位曾在美國知名金融公司黑石集團擔任中高階主管的創業者,他正在打造一套廉價易用的財務分析軟體。筆者問他為何要搬到新加坡創業?他斬釘截鐵答道:「全世界只有新加坡可以給我這些資源。」
為了鼓吹網路創業,新加坡政府祭出的鼓勵政策相當吸引人。新加坡最大控股公司淡馬錫控股相關人士表示,政府有一項暱稱為「五八九」的政策;只要你的公司被新加坡政府認可的創投業者投資(共有六家),政府就會加碼五倍投資。也就是說,創投公司投資八‧九萬、政府再投五十萬資金,共有五十八‧九萬的資金可運用。有了政府的大手筆,國際創投樂得在這裡投資,也因此,新加坡團隊獲得國際知名創投投資的機會也較高。
筆者在Block71的探訪結束在二樓的角落。新加坡網路創業論壇Echelon一年比一年盛大,主辦單位e27的辦公室就在這裡。沒有多餘的裝潢,e27的辦公室粗略地呈現了昔日半導體工廠的風味。
等待創辦人兼總監Mohan Belani結束前一個訪問的時間,他的團隊成員熱情地打開話匣子向筆者介紹新加坡網路創業圈的現狀。事實上,這個人脈廣佈整個東南亞的老闆,年紀不到三十歲呢。結束與筆者的訪談後,他替筆者叫了一台計程車,一同走到大樓外頭等待,他小孩子氣的把菸夾在耳際,帶點疲態說,一整天都關在辦公室裡講話,他還沒機會抽菸呢。
在外資企業林立的新加坡,這些創業家絕對有機會進入一流國際公司工作,但他們選擇了另一條不同的路。回程的車上,計程車司機得知筆者是為了探訪新加坡網路創業潮而來,直覺地反問筆者:「台灣創業也很風行不是嗎?妳們有張忠謀、有蔡明介、有郭台銘。」
是的,新加坡是那樣急切渴望自己打造出一個超級創業家,一如當年的台積電、聯發科。只是筆者說不出口的是,這些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當新加坡政府以五倍投資金額吸引國際熱錢流入,台灣新創公司卻仍被過時法律綁手綁腳,再過十年、甚至更快,我們會不會只剩下Block71陳舊的外殼、而失去了灌注其中的創新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