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看棒球經典賽,最大的收穫是:從日本選手打擊的揮棒動作中,領悟了高爾夫揮桿的原理。
一個球評在解說日本選手的揮棒動作時,他們的打擊全方位,因為他們的揮棒都是「左手能拉、右手能推」(右打者),因此擊球的落點,不像美式的強打者的拉回式打法,只會落在左外野。
好一個「左手拉、右手推」,這正是我最近打高爾夫球的體會。
過去我打球,右手用力太大,以致於常偏左。後來我試著只用左手持桿,用單手揮桿,一直到習慣以左手為軸心手後,才再搭上右手,用兩手握桿上下桿,並且嘗試讓右手只扮演輔助的作用,握桿也不用力,下桿也不用力,只用腰部的旋轉揮桿,這時我的感覺就是「左手拉」,而右手只扮演了協助下桿時的推送功能。
因此當我聽到球評的「左手拉、右手推」的說法時,我發覺高爾夫球揮桿與棒球打擊的揮棒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差異只在於揮桿的平面角度不同,高爾夫是上下角度較大的平面,而棒球是左右的平面。
經過這樣的領悟,我再一次確定高爾夫球(右打者)是以左手為軸心手,左手的持桿、握桿決定了擊球的力道,而由於左手力量通常較弱,因此整個旋轉力量的來源是腰部與臀部轉動。
此外,通常只有「左手拉」的話,球會小左曲,但如果有右手推的話,球尾部會右轉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