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不可輕忽「新生兒黃疸」

採訪╱張玉櫻 諮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張瑞幸    

台灣的新生兒由於體質的關係,發生「新生兒黃疸」的機會比西方白種人來得高,約有八、九成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雖然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卻有一些父母對此缺乏知識和觀念,有些因而造成孩子一生無法彌補的傷害!所以我們在此就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帶領大家認識「新生兒黃疸」。

什麼是黃疸?









形成黃疸的原因





所以,形成黃疸的原因就是血中膽紅素的濃度過高。然而這些過多的膽紅素為什麼會出現在新生兒身上呢?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張瑞幸表示,膽紅素主要是由於紅血球中的血紅素被破壞分解而形成。人體內的紅血球有一定的壽命,老化的紅血球會在脾臟等地方被破壞,血紅素則會被代謝為膽紅素。膽紅素形成之後,便與白蛋白結合,成為較易溶於水的型式,由血流運送到肝臟。肝細胞會以特別的方式,將血液中的膽紅素接收並傳送入肝細胞內。在肝細胞中,膽紅素經過肝內酵素的作用,形成所謂的「結合型膽紅素」。這種「結合型膽紅素」較先前的「非結合型膽紅素」易溶於水,且可由膽汁及腎臟排泄出去。「結合型膽紅素」經膽汁進入腸道後,大部分經腸內細菌作用,轉化成糞膽素而由糞便排出。一部分的「結合型膽紅素」會經過腸內酵素作用水解而回復為「非結合型膽紅素」,經腸子吸收,由血流回到肝臟,稱為「腸肝循環」。

簡單來說,紅血球代謝後會產生「膽紅素」,肝臟就好比是處理膽紅素的工廠。如果血紅素代謝的速度是正常的,但工廠壞掉了;或是膽紅素代謝的速度太快,工廠來不及處理,膽紅素堆積在血液中,就會產生「黃疸」現象。

為什麼新生兒特別容易發生黃疸?





張瑞幸醫師指出,較大的小孩或成人,除了有血液或肝臟的問題外,身體都會正常的產生及排除膽紅素,所以不會黃疸的情形。新生兒血液中的紅血球濃度較高,紅血球的壽命又較成人為短,所以每天紅血球被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較多。但是新生兒的肝細胞功能又不夠成熟,來不及處理這些較多的膽紅素,加上經由腸肝循環再回到肝臟的膽紅素比例也較高,所以新生兒特別容易發生黃疸的問題。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則說明,胎兒在母體內時氧氣濃度較低,所以血紅素必須偏高,以攜帶足夠的氧氣,這時新生兒的膽紅素大約是18mg/dl。出生之後,就不需要這麼多紅血球了,被破壞代謝之後產生的膽紅素會經由肝臟排泄出去,所以膽紅素會在2週內降到約12mg/dl左右;但若肝功能較差,來不及代謝出去,就會形成「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有兩種





1.生理性黃疸:



2.病理性黃疸:

除了生理性黃疸之外,以下5種情況的新生兒黃疸應視為病理性黃疸,需特別注意:

(1) 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2) 血中膽紅素值升高的速度太快,一天上升5mg/dl以上。

(3) 血中膽紅素值高於15mg/dl。

(4) 「結合型膽紅素」濃度超過1.5mg/dl。

(5) 出生2個星期後黃疸仍未消退。

「病理性黃疸」顯示新生兒體內生成及處理膽紅素的過程出了問題,需要做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容易發生嚴重黃疸的8種新生兒





1.ABO母子血型不合:

假如母親血型是O型,小孩子血型是A型或B型,則母體的抗A抗原抗體或抗B抗原抗體會通過胎盤傳到小孩子體內,導致新生兒的紅血球被破壞,引起溶血,產生大量膽紅素。但也不是每一對ABO血型不合的母子都會發生嚴重的新生兒黃疸。



2.Rh血型不合:

Rh陰性婦女和Rh陽性的男子結婚,若生下的孩子是Rh陽性,則也可能引發新生兒的溶血性貧血與嚴重黃疸。



3.有蠶豆症(G-6-PD缺乏症)的家族史:

「蠶豆症」是紅血球的一種酵素缺乏所導致的遺傳性疾病,張瑞幸醫師表示,罹患這種疾病的小寶寶也特別容易在新生兒期發生溶血性貧血及黃疸。現在新生兒篩檢有做蠶豆症的檢查,若新生兒的兄姊有這個問題,應特別注意這一胎是否也有蠶豆症,並注意黃疸的問題。



4.有出血所造成的體表或體內血腫:

例如頭部血腫、顱內出血、腹內出血,或廣泛性的皮下瘀血等,這些血塊吸收也會產生較多的膽紅素,引起黃疸。



5.腸阻塞、出生後餵食不良、胎便延遲排泄:

這些狀況會使經由「腸肝循環」回到肝臟的膽紅素增加。



6.肝細胞及膽道的問題:

例如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總膽管囊腫等,這些狀況會使得黃疸較嚴重且持久。



7.接受母乳哺育的新生兒:

劉明發醫師進一步指出,母乳寶寶的黃疸機率較高是自然現象,它具有抗氧化功能,反而是一種保護作用呢!



如何評估小寶寶是否有黃疸?





目測法

評估新生兒黃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目測,但這只是很粗略的判斷。張瑞幸醫師表示,在自然充足的光線或日光燈下觀察,用手指輕壓孩子的皮膚,褪去皮下的血色,就可以判斷皮膚黃不黃。

劉明發醫師、張瑞幸醫師皆指出,通常黃疸的出現是由臉往身體四肢延伸:1.臉部發黃時:這時的膽紅素值大約在10mg/dl以下。

3.比較嚴重時,四肢才會發黃:通常若小腿已出現黃疸的情形時,血中膽紅素濃度常已高過15mg/dl,應儘快抽血檢查,確定黃疸的程度有多嚴重。

抽血檢測最準確

另外有一種儀器,接觸皮膚即可測定黃疸的嚴重程度。但最準確的方法還是抽血,以精密的儀器來做準確的判斷。





黃疸寶寶的治療方法





照光治療

究竟血中膽紅素值多高才需要做最初步的「照光治療」?各醫院的標準有所不同。張瑞幸醫師表示,以馬偕醫院來說,足月出生且已滿2天大的新生兒,血中膽紅素值超過15mg/dl時,才會給予「照光治療」。





寶寶接受「照光治療」時可以餵母乳嗎?









在家自行照日光燈可以嗎?當然不行!





「照光治療」是使用特定波長的偏藍光光線,使體表的膽紅素轉化為高水溶性的物質,不需再經肝細胞處理,即可由尿液及膽汁排出,如此可有效改善黃疸的情形。所以在家裡照日光燈或太陽光是沒有效果的!

換血治療





假如小寶寶因溶血引起貧血及血中膽紅素濃度急速上升,或血中膽紅素濃度太高時,就需進一步「換血治療」。「換血治療」是由新生兒肚臍上的臍靜脈插入一根臍靜脈導管,把病兒的血慢慢的抽出來,再將新鮮、適當配製的血液打入孩子的體內,目的是移除病兒體內的膽紅素(以快速降低黃疸)以及引起溶血的抗體,並改善貧血的情形。





換血過程危險嗎?





換血這個過程並非沒有危險性,也可能經由換血引起感染,但若小寶寶血中膽紅素濃度太高,且又未及時處理,則可能造成腦部的損傷。





何時需要換血?





這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一般來說,若新生兒黃疸合併溶血性貧血,當血中膽紅素值超過20mg/dl時,需換血治療。若小寶寶除了黃疸外,其他檢查沒有特別異常,換血的標準可提升到25mg/dl。





需積極治療,以防出現嚴重「核黃疸」





新生兒黃疸經過積極的治療,大多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若血中「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太高時,則這種脂溶性的物質會進入腦組織,造成腦部細胞壞死,引起神經學上的症狀,並留下後遺症,這種情形稱為「核黃疸」,又名「膽紅素腦病變」。在急性期,孩子會有活力降低、食慾不佳、大小便次數減少、體重下降10%以上、疲倦或躁動、哭聲改變等情形。更嚴重則會抽筋、昏迷甚至死亡。幾個月之後則會表現出肌肉張力異常、智能障礙、聽力異常、痙攣、手足徐動症等情形。

可見新生兒黃疸雖然是常見且不難處理的疾病,但若家長或醫護人員未能適切診斷及治療孩子黃疸的問題,還是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結語





倘若新生兒的父母們都能具備正確的觀念,適時尋求醫療幫助,配合醫師提供孩子適當的治療,相信新生兒黃疸應該不會威脅到孩子一生的健康。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36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嬰兒與母親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嬰兒與母親一年12期掛號費用 240 24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