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照書養,就像步步驚心;
老二隨便養,較沒那麼上心;
老三就當豬養,隨遇而安。
劇場女王楊麗音與導演先生陳懷恩育有三個孩子,長女與長子分別就讀國三與國一,么女今年才四歲,孩子們年紀相差大,「姊姊在家就像個高高在上的女王,一副『沒事千萬不要來惹我』的酷模樣,哥哥與妹妹則常會無厘頭地逗鬧。」楊麗音說起家中三個寶貝時,臉上盡是為人母的滿足與喜悅。
就像每個有小孩的家庭一樣,孩子總會好奇自己是打哪兒來的?「你不是媽媽親生的,你是他們從別人家抱回來的!因為我比你大,我都看見了。」每當哥哥這麼一說,總會讓妹妹氣得跺腳大哭,這個按鈕每按必靈,楊麗音就得使出各種渾身解數安慰妹妹。
(攝影/本刊攝影)
三個寶貝兒女 從照書養到當豬養
有次哥哥又逗妹妹:「你不是我們家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把飯吃光了,只有你飯都吃不完、還掉滿桌。」把妹妹氣到不可遏止,怎麼也勸不來,但劇場女王也不是蓋的,楊麗音立刻編出一套童話式說法,「對啦,你是爸爸有次去旅行時看你可愛,從外星球把你抱回來的,可能是你身體裡面某個零件壞掉才會吃飯掉滿地,沒關係!你趕快睡覺,等爸爸回來,我請他趁你睡覺時,趕緊帶去外星球修理,明天早上起床就好了。」沒想到妹妹竟然相信,而且很快進入夢鄉。
說起養兒育女的經驗,楊麗音打趣說,老大真的是照書養,步步驚心;老二出生後就隨便養,較沒那麼上心;等到老三時,由於有了姊姊與哥哥的經驗,就當豬養,隨遇而安。以孩子跌倒為例,老大跌倒時,她會立即放下手邊工作飛奔而去,老二時速度就沒這麼快,老三時只是「喔」一聲,安慰她沒關係,自己爬起來就好。
為孩子學習 從北巿搬到山區
不過,楊麗音對錯失大女兒的成長可是相當扼腕。話說當年生下老大時,為了工作只能把孩子交給保母帶,有空才把孩子接回來。「那天早上送她出門,孩子才剛要長牙,怎知下次接她回來時,牙齒已長出來了,而且冒出好幾顆!女兒學走路的情況也一樣。」感性的她提起這段往事,眼眶忽然泛起一陣水霧,種種錯失孩子成長的無奈與心痛,盡顯臉上。
直到她懷老二在家待產時,便把大女兒接回家自己帶,並請家人幫忙,盡量把握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如今家中經濟狀況穩定,只要有空他們就把老三帶在身邊,重新認真學習和享受當父母的樂趣。
楊麗音認為,孩子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不同,不能一直以學習各種課業為主,而忽略每個孩子的特質,「就像口渴喝水,如果一直要孩子喝水、把水強灌進去也不行。」她與先生為了讓孩子們能有適性的學習環境,從幼稚園、小學到國中,只要有機會便打聽周遭學校的特色,夫妻倆也會實地考察環境後才讓孩子入學,當年他們全家由台北市搬到新店山區,便是好友鄧安寧極力推薦的結果。
對教改沒信心 不擠明星學校
以當年為老大與老二選擇新店玫瑰新城附近的蒙特梭利雙語幼稚園為例,「這裡讓孩子享有自主與自律,由孩子決定每天要做什麼「工作」(意指上課學習)、自己動手做,老師只在旁留意安全問題。」楊麗音認為,這樣的做法有別於一般幼稚園,總是急著教孩子握筆寫字、學ㄅㄆㄇ、算數等,然而年幼的孩子最需要學會大肌肉運用,像是在地板上滾動,透過各種律動認識自己,寫字只是用到小肌肉,對於身體均衡發展與健康,並沒有幫助。
她憶起兒女上幼稚園時,不知為何迷上「敲餅乾」這門工作,有好長一段時間,兒子每天下課後就會塞給她一大包餅乾粉,即使她吃到怕也不敢說,因為這是孩子的傑作與心意,看著他們快樂學習,做媽媽的也很快樂。
(攝影/本刊攝影)
目前她的小女兒先參加雲門的律動課,並不急著上幼稚園。楊麗音建議,現在的公立托兒所很多,費用也算合理,並不會造成家長太多負擔,不必一定要把孩子送往昂貴的私立托兒所。
教改實行多年,孩子們的學習壓力似乎沒有變得更輕鬆,家有兩個青少年,老大趕上九年國教末班車,老二是十二年國教的第二批白老鼠,談到教育,楊麗音透露出對教育改革的低信心,並道出平凡父母的無奈與焦慮。
很多藝人都急著把孩子送進明星學校就讀,但楊麗音反倒為孩子選擇學習多元且班級數較少的特色小學(新店雙峰國小、建安國小)。辦理入學手續時,她還記得老師特別詢問,「是否介意班上有特殊小朋友?」讓她印象深刻。楊麗音認為,「WHY NOT?」即便孩提時把孩子關在保護措施很好的保溫箱內,但孩子長大後遲早得面對社會上各種形形色色的人,為何不讓孩子順其自然?
讀特色小學 女兒懂星象、兒子愛做菜
孩子讀了特色小學,楊麗音也跟著長智慧。女兒就讀建安國小時,就對星象有豐富的知識,每當全家人出遊時,女兒便會指著天空,告訴家人星座的名稱。兒子念的雙峰國小,特色之一是「早餐周」活動,菜單由五年級同學負責研發供全校點餐販售,收入盈餘作為班上校外教學的公基金。她那具有高度研發精神的兒子忙得很開心,她也不得閒,幫忙提供意見、找材料、試煮試吃等,有時不怎麼美味,全家人就只有妹妹相當捧哥哥的場,一定吃光光還說好吃。
提起兒子的小學時光,楊麗音不自覺澎湃起來。兒子在「學校中難忘的事」作文中自認是「衰蛋」,原來兒子對於在校五年的運動會,他所參與的隊伍都輸,心中很自責,認定自己一定是個衰蛋,看到作文後,楊麗音也跟著自責難過,「原來我是這樣失職,竟沒注意到兒子這麼在意這件事,我一定要幫他平反。」
隔年小六運動會,是兒子在校最後一次運動會,楊麗音默默祈禱,「老天爺!請保佑我兒子,今年無論如何,他的隊伍一定要贏,不然他一輩子要揹負衰蛋陰影。」她泛著鼻音又哭又笑地訴說這段趣事,當時大隊接力時,她不僅加油聲最大,甚至不顧敵隊小朋友跌倒,孩子猶豫是否要回頭扶一把時,一心只想兒子贏的她立刻上前比劃並大喊:「快跑,不要管!趕快往前跑!」最後終於贏了,也洗去兒子心中的陰影。
在這場運動會中,楊麗音無意中得知,擅長長跑的兒子,竟讓出3.5公里馬拉松參賽機會,成全另一位很想在場中奔跑的同學,落得他只能陪跑而沒有成績,這樣的「成全」讓她很感動。
(攝影/本刊攝影)
五育均衡 發掘書本外的天空
孩子進入國中後,楊麗音與很多父母一樣,四處打探哪所學校比較注重五育均衡,「並非只要功課好就行,有很多項目可以學習。」她不諱言,曾想讓兒子就讀剛成立的行動中學,但與先生商量後,評估種種現實與經濟,例如學校離家太遠、夫妻工作無法配合孩子上課等,最後只好選擇體制內較符合心中理想的學校;也就是除了課業,孩子也能上體育、美術與童軍課,而非把這些課的時間挪作學科補課。
她認為,如果一直專注於課業成績,忽略孩子其他才能,那麼不愛讀書的孩子到學校後,還剩什麼?「極可能讓霸凌的情況更嚴重,因為孩子找不到發展空間,但為了想被注意,就只能出此下策。」
楊麗音的演戲天分便是在童軍課中自導自演而發掘。她認為,術科的學習,可讓孩子學到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以及更多不為人知的潛能,儘管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無法找到符合她與先生期望的學校,但她仍盡量抽空帶著孩子外出露營或到郊外學習,至少在中學前,讓孩子們有個快樂的學習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