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在Google新加坡辦公室,聚集超過20位亞太區中小企業代表,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身分多元,包括刺青店師傅、拉麵店幹部、客制化婚紗、磁鐵紀念品製造商、紙箱供應商、書店合夥人、訂製款女鞋網站創辦人等,行業類型南轅北轍。但共同點是他們都是透過購買關鍵字廣告,從在地出發做起網路外銷生意,瞄準話題正熱的東南亞商機。
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東協五國」,2014年名目GDP總值將達2.436兆美元(新台幣72.5兆元),首次超越台灣、南韓、新加坡和香港「亞洲四小龍」的2.408兆美元(新台幣71.7兆元)。
東協五國的經濟市場規模,基礎來自合計超過5.2億人的人口總量,已經逐漸逼近全球人口的10%。早在十年之前,東協五國GDP僅僅是亞洲四小龍的一半,但在世界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爆發之後的2012年,兩者經濟規模差距急速縮小,甚至不到2000億美元。2014年即將出現的交叉點,將是繼2011年中國GDP超越日本之後,亞洲經濟可能再現的結構性轉變。
小企業也能做行銷
Google亞太區總裁泰沙馬尼(Karim Temsamani)表示,「亞太市場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在網路使用盛行的情況下,現在是中小企業最好的發展機會。」過去企業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有能力編列行銷預算購買廣告,甚至前往他國開拓市場,其中有著大者恆大的規模經濟效應,中小企業從起跑點就居於弱勢。但現在科技讓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搜尋引擎提供簡便的網路行銷工具,例如Google關鍵字廣告,中小企業能夠參與運用,與大企業公平競爭,讓行銷不受限於企業規模。」
泰沙馬尼分析,從Google內部廣告服務數據來看,亞太區成長最快的十個市場之中,中小企業所投放的廣告費用成長情況甚至遠高於美國。各個地區之中,印度在中小企業使用Google廣告服務的排名位居第一,新加坡中小企業使用比率也高於英國與美國,可見亞太地區中小企業對網路廣告態度開放,也間接應證市場對網路廣告的接受度。
以位於香港的刺青店Tattoo Temple為例,看似無法「外銷」的服務型產品,卻透過網路延攬各國生意。Tattoo Temple網站上刊登超過百幅刺青作品,提供給潛在客戶挑選,並且聰明地在Google搜尋廣告上播放CNN等國際媒體的報導。受益於一連串的數位行銷活動,營收在過去一年內成長高達三倍。Tattoo Temple總經理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目前有七成以上客戶來自香港以外國家,工作已經預約到兩年之後。」
面對東南亞商機,台灣網路產業優勢與機會何在?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分析,台灣在位置上靠近東南亞市場,享有地理優勢,其他優勢包括:消費者接受程度高、產業鏈完整、人才及技術資源充沛,若能整合技術人才和業務銷售人才,將可截長補短,創造更大商機。
台灣適合前進東南亞的企業類型有幾種:中小企業最適合「遠端布局」,只要擁有多國語言的網站,就能開始立足台灣,做全球生意。典型類型是貿易商增加網路外銷模式,例如生產黏著劑的德淵企業、研發光學模組的異奇科技,這類企業多半已經擁有網站,加以投資行銷廣告就能有一定成效。
從單一城市開始
新興的行動App也是快速搶進市場的類型,App開發商只要將資料轉化成他國語言,就能增加市場範圍。第三種是內銷轉外銷的網路企業,例如服務型網站的博客來、愛評網、EZTABLE易訂網,內容型網站的KKBOX、三立電視,網路賣家型的OrangeBear橘熊、SPICY HOLIC、JOYCE SHOP等。
此外,東南亞市場還有一項特性,島嶼分布遼闊,若要大規模部署有很高門檻,但是也孕育出許多人口數千萬以上的大型城市,台商可先從服務一個城市為單位,著手設計產品與行銷範圍。
現階段台灣網路產業可以如何加快在東南亞的影響力?簡立峰舉例:「日本是由電子商務龍頭樂天市場帶頭走出去,在韓國則是由一級網站Gmarket先跨出一步,都是當地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往東南亞布局,所以台灣大企業要搶先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