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同時當個好女兒&好媽咪,行不行 ?(上) 

採訪撰文/敖庭綸;諮詢/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 黃倫芬、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王意中、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臨床心理師暨戲劇治療師 朱靜怡;攝影/潘朵拉兒童專業攝影;化妝    

Q 1問題情境:權威型外婆





我從小在一個很權威的家庭長大,覺得好像長期跟母親溝通,毫無成效,直到現在母親依舊會用很權威的語言跟態度跟自己或孩子說話,例如她會當著我的面,訓斥我4歲的孩子:「誰家的小孩子都已經會什麼什麼了,你怎麼現在都還不會?!」或是批評孩子的作品與表現不夠好,很多次我都快要當著孩子的面與母親發生嚴重的爭吵,一方面想著母親年紀漸長,希望讓她能夠常常跟孫子相處,可是她的態度又會讓我不想讓孩子受到她的影響,更不想讓孩子看到我與母親時常爭吵,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沒資格當一個好母親?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媽媽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長經驗,一定會影響到她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在這個情境中所看到的是媽媽本身似乎很容易受到別人的話所影響,有可能是因為從小就成長在一個被指責的環境中,所以基本的自信心已經崩解掉了,如果不好好處理,可能不僅僅是聽到自己親生媽媽所說的話會感到不舒服,只要聽到別人說什麼,就會開始懷疑與自責:「我是不是沒有資格與能力當一個好母親?」這同時也在告訴我們,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如果想利用指責或打罵的方式來改變孩子,其實往往只會擊垮孩子的自信心,產生負面效果。



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臨床心理師暨戲劇治療師朱靜怡認為,在權威型母親教養下長大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對自己所做的決定沒有自信的情況,因為從小到大,任何事情媽媽都已經幫她做好決定,並且不容許孩子反抗。



因此,已經是成人的女兒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努力發展出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藉由審視自己過去成長的經驗中,接受過什麼幫助,哪些又是不合理的對待,真正去了解「自己」現在的價值觀與教養觀念究竟是什麼,因為當自己的觀點很清楚的時候,就比較不會受到外在他人的影響,出現負面或矛盾的情緒。



媽咪真的要與外婆共享教育權嗎?



黃倫芬副執行長與我們分享,她看過很多與上述情境中相似的例子,其實很想問問這些媽咪們:「為什麼會讓外婆有機會全權介入教育孩子的事情,跟著一起當父母呢?」對小孩來說,真正有教育權的是父母,外婆擁有的是她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但是她對妳的小孩是沒有教育權的,因此,當外婆不斷教導媽咪應該怎麼做,或是認定孩子就是有問題,媽媽可以心平靜氣地回應外婆:「好,我知道了,我會去了解與處理的。」至於之後要如何教育孩子,完全是自己的決定與責任。



我不要跟我母親一樣!然後呢?



黃倫芬副執行長指出,當年輕的媽媽說出:「我以後絕對不要用我媽(指外婆)那一套教育觀念來教我的孩子!」,其實並不是一個成熟的成人應該表現出的負責態度,因為一個成熟的成人是知道自己具體要怎麼做,而不是只會情緒性地說:「我不要這樣!我不要那樣!」為了反對而反對,那麼到底自己想要怎麼教養孩子,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卻反而一直是個問號。



黃倫芬副執行長進一步建議年輕媽咪花時間整理過往經驗,靜下心來好好問問自己,究竟以前母親(指外婆)曾經做過哪些事情讓我感到失落與難過?是事件中的哪一個部分?為什麼我會有那麼強烈的情緒反應?最重要的是最後一定要問問自己,如果回到當時的情境,我是希望我的母親是怎麼回應我的呢?



例如,小時候媽媽(指外婆)曾經生氣地指責妳(指年輕媽咪):「考第三名,還敢拿考卷來給我看!?」,讓妳很難過、很傷心,妳希望的其實是聽到媽媽的安慰,妳心裡覺得如果能夠聽到的是媽媽的安慰,下一次也一定會更努力的。藉由這樣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整理,慢慢地年輕媽咪就能夠發現自己心中理想媽媽的樣子,更是在幫助自己能更具體了解自己想要如何教養自己的小孩。



學習從不同角度解釋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受困於自己負面成長經驗的媽媽,較不容易了解其實她可以擁有很多不同角度去解釋事情,例如,當對外婆所說的話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可以試著冷靜下來思考一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見,其實外婆講出的話,某種程度是在反映外婆自己過去人生的經歷以及她看待事情的模式,媽媽要尊重外婆有她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但是不表示要照單全收地把外婆的經驗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也就是要學會「阻隔」,了解到自己有權利不讓情緒被母親所影響的,可以藉由多閱讀各類親子教養的書籍雜誌,參加親子問題諮詢的活動講座,或聽聽看朋友的經驗分享等,讓自己有機會接觸與學習到更多元的角度或方法。



女兒的角度VS成人的角度



黃倫芬副執行長提到,年輕媽咪要學習讓自己不要只活在女兒這個單一的角色裡面,而是活在一個成人的角色裡,這麼一來,可以讓母親知道以及相信妳現在已經是一個成熟獨立的人,有能力教養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她時時刻刻操心,從年輕媽咪如何回應媽媽(指外婆),就能知道年輕媽咪是用女兒的角度,還是成人的角度在跟媽媽(指外婆)做溝通唷!



觀察孩子反應放第一位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表示,在這個問題裡面,媽媽提到自己有試著跟母親做溝通,但長期沒有成效,事實上,想要去「改變長輩的想法」這件事情本身難度的確是比較高的,不過,媽媽可以做的是先觀察孩子的反應,孩子對這些媽媽認為是權威的話語,也有一樣的感受與想法嗎?再來調整自己處理的方式。



媽媽的回應也是一種示範



媽媽可別小看自己回應的態度,因為媽媽如何回應外婆,也等於是在示範給孩子看,如果將來聽到讓自己不舒服的話,可以如何因應與調整。例如,媽媽可以回應外婆:「我知道妳很疼愛這個孫子的,希望他(她)可以更好,所以才會這樣說,可是,他(她)現在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呀,而且真的都已經在開始學了,一步一步慢慢來。」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媽媽本身的一個小改變,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母女溝通TIPS

TIPS 1:不要讓外婆覺得她是被指責的!



有衝突並不是壞事,但有時候做女兒的可能說話比較直接,例如,當發現媽媽對自己小孩的管教方式,是自己不喜歡或不贊同的,就很生氣地直接對著媽媽說:「妳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子!就是因為你從小這樣子教我、這樣子對我!所以現在我現在做事情才變得畏畏縮縮!」任何人一旦感受到自己是被指責或是被攻擊的,下意識一定也想要馬上反擊或辯解,最後就演變成媽媽跟外婆的爭吵,對孩子的教養沒有任何正面的幫助。



如果可以換句話說:「媽,我知道你最愛妳這個孫子(孫女)了,但是,我看了很多最新研究的書跟聽了很多專家的意見唷,如果可以換成另一種怎樣怎樣的方式,其實會對小孩的發展會更好,要不要試試看?」



TIPS2 :回應外婆,不如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



當外婆介入管教,例如,當著孩子的面做比較,對孩子說:「誰家的小孩子都已經會游泳了,你怎麼現在都還不會?!」,或是批評孩子的作品不夠好的時候,媽媽與其情緒性地回應外婆:「你為什麼每次都這樣,不要這樣跟孩子說話,這是不對的。」不如在外婆說完這樣的話之後,直接笑笑地對著孩子說:「可是,媽媽覺得你已經很厲害了,雖然我們還沒有學會游泳,但是媽媽覺得你念繪本故事給媽媽聽講得好好!」



依照不同情況,馬上做出修補的回應與動作,指出自己平日觀察孩子的優點,給予具體讚美,將重點放在安撫小孩可能受傷的心靈。



TIPS 3 :利用開玩笑的方式與媽媽溝通



朱靜怡臨床心理師指出,讓母親有機會更瞭解自己的的教育觀念是什麼,例如,媽媽(指外婆)小時候就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現在也用完全一樣的教養態度與方式對待小孩(指孫子),每次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就在旁邊盯,只要覺得小孩做得或畫的不夠好,就一直擦掉要求孩子重來一遍,不妨可以試試看用半開玩笑半撒嬌的口氣對媽媽(指外婆)說:「媽,我已經是一個那麼吹毛求疵的人,太完美了啦!不想要讓小孩也跟我一樣。」



不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溝通



屬於大人跟大人之間的溝通,不一定要選擇在孩子面前表達,畢竟小孩子不了解媽媽跟外婆的長期相處關係。年紀小的時候可能只能看到事件的表象,孩子可能會想:為什麼外婆是媽媽的媽咪,但是媽媽跟外婆講話的時候,表情跟態度總是不太好呢?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516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