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7月《遠見》封面故事〈最新哈日風,東京遊設計〉,獲得廣大回響。
今年5月,《遠見》與TVBS合作,再次前往東京,邀請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及國內創意、建築名人,參訪21_21設計館、澀谷地下鐵、六本木之丘、Midtown、國立新美術館等多個國際知名建築與設計。行程中並舉辦兩場創意論壇,一場為「設計創意論壇」、另一場則是「建築進化論壇」,希望為台灣的創意設計與城市美學,尋找新利基。
東京創意高峰論壇的精采內容,除於《遠見》雜誌刊出外,亦同時於TVBS分時段播出。
《遠見》邀約再探東京美學
去年7月《遠見》封面故事〈最新哈日風,東京遊設計〉,一推出即獲廣大迴響。三個月後由天下文化結集成冊《新東京美學經濟》,也受到關注。
那次報導主要是帶領讀者觀察到最新的東京變化。儘管日本經歷了十幾年不景氣,但是東京仍不斷有新風貌,尤其是城市再生,以及起飛中的創意產業,讓台灣的讀者重新認識「設計的日本」以及「創意的日本」。
今年,《遠見》邀請TVBS電視台攜手合作,由冠德建設獨家贊助,邀請來自設計界、文化界、產業界、建築界、及政府官員,重回東京,深入創意東京的精華地帶。希望透過各界精英的交流,將日本的建築哲學與都市規劃經驗,活用回台灣。
這次參訪團成員包括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冠德企業環球購物中心副總經理馬志綱、大小媒體創辦人姚仁祿、大元建築及設計事務所負責人姚仁喜、琉園創辦人王俠軍、台北縣長周錫瑋、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夫婦、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捷年集團董事長呂台年等重量級人物,都在百忙中應邀參與了四天活動。
繼杜拜論壇後,向東洋取經
本次活動還有一個高潮,就是在東京康瑞飯店舉辦兩場論壇。一場是「設計創意論壇」;一場是「建築進化論壇」。日本知名的建築大師伊東豊雄也應邀參與建築論壇。現場精采內容將於6月初在TVBS頻道上陸續播出。(見頁110東京論壇廣告)
關心產業動態與美學發展的《遠見》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發行人王力行女士,也以主人身分陪同參訪。高希均表示,去年《遠見》也邀請台灣企業一起考察中東杜拜,探討30年前的漁港,如何化不可能為可能,成就今日的中東奇蹟。並在世界知名的帆船飯店27樓頂樓,與TVBS共同舉辦「杜拜高峰論壇」。
今年,《遠見》再次邀請產業界專家前往東京,希望吸收日本經驗,激盪出火花後,能提升台灣創意。
這次《遠見》參訪行程包含多個去年才開幕的建設:包括東京中城(Tokyo Midtown)、國立新美術館、新丸之內大樓等,也包括多個東京指標性建案,如六本木之丘、銀座時尚建築等。日本建築大師安藤事務所人員擔任導覽,參觀安藤作品,包括表參道之丘、21_21設計館、以及將完工的澀谷地鐵站等。
異業學習,激發更多元創意
由於產業背景各異,使參訪團成員有著相當頻繁的互動。異業學習正是最可貴的地方。
如隻身前來的琉園創辦人王俠軍,本身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日本通,時常到日本舉辦作品展,與當地文創業交流。「去年帶孩子遊京都時,我們還現場巧遇到安藤忠雄本人,」他笑著說。
行程中王俠軍發現,近年以設計台灣高鐵新竹站知名的建築師姚仁喜,每走到一個地方就要伸手摸摸建築物的材質,「這就是重視細節。」
開發商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則常提出高層次的整體規劃及執行問題,每次提問都深入核心,令當地的接待幹部印象深刻。如參觀六本木之丘時,由於這個計畫是日本最有名的都市更新案,整合500多位地主,花了14年,本身也有都市更新經驗的馬玉山就問到,「用在跟公部門溝通的時間比較多?還是跟住戶溝通比較多?」「整合這麼多住戶要用什麼策略?」「有這次經驗後,以後會不會做得更順暢?」等。結果六本木之丘發言人安田達雄也誠懇地回答:「其實是很痛苦的過程。」
馬玉山對此行給予很大肯定,因為過去都是自己來考察,能看到的有限,但由於《遠見》去年的破冰報導,這次來訪時,日方幾乎都是直接由社長、專務、館長等高層親自出面解說。
東京參訪 體驗創意 1〉21_21設計館
提出設計與未來生活的關係
5月7日,參訪團首先參觀了三個安藤忠雄在東京的重要作品。首先是三宅一生基金會所經營的21_21設計館。一樣的清水模建築,運用了25塊兩公尺長、連接成50公尺的一整塊鐵板,創造出皺折的感覺,遠看像一個三角型,正是取三宅一生「一塊布」的設計理念。
21_21設計館內的展覽也十分前衛,不斷提出設計與未來生活的關係。例如目前的展覽就是生態與環境,11組藝術家用再生、廢棄材料與LED等節能素材,設計出一個個藝術品,包括用再生紙做出高麗菜形狀的椅子等。
2〉澀谷地下鐵
宇宙船造型,像地下的巨蛋
安藤忠雄建築師事務所甚至帶領台灣貴賓們參觀了還在施工中的澀谷地下鐵。這個建案從施工以來就引起當地輿論許多討論,因為安藤在500公尺長的地底下,不但強調讓光線、空氣的流動,還設計出像「地下宇宙船」的造型,建築透視圖看起來,也很像是地底下的巨蛋。
儘管有不少專家覺得,「這只是噱頭,根本做不出完整的蛋,到最後只能剩下蛋頭。」但也有團員認為,安藤很厲害,「儘管在地底下,還要挖出個造型地標,這也是很大的創新,有了造型就會有話題,開幕後一定又會造成轟動與影響。」
3〉六本木之丘
實現垂直城市,造文化都心
除了參觀安藤的建築,參訪團也來到掀起日本近年城市再造風的起源地:六本木之丘。
當天負責簡報的森株式會社廣報室副室長安田達雄解釋,在六本木之丘規劃前,公司曾進行過一個調查,發覺東京與紐約最大的不同,便是在於城市的生活吸引力與人性化等層面。
調查顯示,東京精華區和曼哈頓的面積都是6000公頃,白天有300萬工作人口,但到了晚上,紐約還有150萬人住在都市,東京卻只剩下60萬人,東京的夜晚沒有生命力,大家都跑回郊外。
這份調查令森建設相當震驚,決定為東京打造一個新的「文化都心」,也在此實現「垂直城市」概念。
垂直城市的概念,在當時是相當具革命性的。森建設將原本散居三公頃的400多戶(後有100戶遷走),一口氣集中到50層的森大樓中。
「雖然看起來很理所當然,但必須將這麼多零散的土地、建物加以整合,才能做出這種高塔建築,」安田達雄透露,「而且日本政府是很保守的,對這種沒有前例的案子,讓我們在溝通上花了很多功夫。」
綠化環保,年4900萬人參觀
但是開幕第一年,六本木之丘就吸引了4900萬人次參觀人潮,這五年來,平均每年都能吸引近4000萬人次。
此外,六本木之丘推動的屋頂綠化工程,不僅符合環保潮流,從熱感應空照圖上還可發覺,這一帶的平均溫度,明顯低於東京其他區塊。
安田達雄最後比較森建設底下兩個建案的成果,「22年前我們完成的ARK Hills,當初有80%的居民因為反對開發案,而決定遷走,但六本木之丘最後卻有80%的人,決定留下來。」
當天也親自出面接待的森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森浩生笑說,雖然這幾年東京陸續出現知名建案,「也許大家會覺得,六本木之丘是不是失去光采了,但我們還是非常地活躍、而且非常健康地存在著。」
不久之後,森建設在上海興建五年的「上海環球金融大樓」,也將隆重開幕,屆時又將在亞洲增加又一棟的指標性話題建築。
4〉Tokyo Midtown
全球都市開發案的新標竿
參訪團來到近年最熱門的東京新地標——Tokyo Midtown,看Midtown如何透過設計,向全球行銷日本的文化力。
2007年3月才落成的Midtown,開幕頭三天每天都湧進逾10萬人。累積至今一年多來,這裡已吸引了3300萬人次的參觀人潮。
回顧Midtown一年來成果,當天特地撥冗接見《遠見》參訪團的Midtown代表取締役社長市川俊英,並不以業績、參觀人潮或國際評價等自滿,反而以Midtown的高度綠化面積、歷史文物保存等層面,而深感自豪。2001年,包括三井不動產、明治安田生命等六間公司,共同出資標下日本政府的公有地,一起催生Midtown。
市川俊英回想,當時日本經濟不振,市面上充斥低價品,國民消費信心相當低落。「我們有一種想做出『泡沫經濟後的新圖騰』的想法!」決定選擇以「設計」做為Midtown開發主軸,宣揚日本文化價值(Japan Value)。
這種獨特的文化理念,便是Midtown成為近年來全球都市開發案新標竿的最大原因。
5〉國立新美術館
不靠館藏,就成功推廣藝術
緊接著Midtown之後,《遠見》一行人漫步到鄰近的日本國立新美術館,參考新美術館獨特的「零館藏」經營學。
新美術館是日本第五個國立美術館,從1995年便開始策劃,並由去世不久的日本建築大師黑川紀章親自操刀設計,到2007年初正式啟用。一年多來,新美術館已累積逾300萬參觀人潮,比當初預估第一年可吸引150萬人的目標,超出近一倍。也刷新了以往來客數最多的上野博物館(每年可吸引160萬人潮)紀錄。
新美術館館長林田英樹分析,新美術館為何能創造熱潮?「第一,是地理位置很好,其次是建築物的話題性也很夠,最後就是我們的展覽內容。」像是去年舉辦的莫內展,就一口氣吸引來70萬參觀人潮。
此外,位於東京正中央精華地帶的新美術館,也與六本木之丘的森美術館、Midtown的三多利美術館,共同形成一個六本木「藝術金三角」,把以往充滿俱樂部、酒吧的不夜城,變成為東京新一代的人文藝術中心。
林田英樹解釋,「大家知道六本木的夜生活很豐富,但我們也想為六本木營造出白天的魅力。」目前新美術館每年運作需要的20億日圓,日本政府只補助15億日圓,剩下部分必須自籌。林田英樹苦笑,「要做文化事業,真的要拚命才行。」因為除了補助有限之外,政府也還要求人事、水電、設備等開銷,每年的開銷都得持續下降1%。
其次,新美術館也招攬了許多餐飲、禮品店面。滿足顧客的胃口之後,再來推廣人文藝術。
「他們竟然肯把整個空間裡最好的位置,那個錐形的建築體,留給了法國餐廳?」馬玉山讚歎地說,「這種concept(概念)很好,相當符合人性。」經營巧思值得台灣學習。
對此,林田英樹補充道透露,「這是黑川紀章先生特別強調的:一個好的美術館,一定要有好的咖啡店或餐廳。」事實上,目前裡面的高級餐廳,早就成為新美術館的集客力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