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催眠,你會想起什麼畫面?表演臺上,催眠師徵求觀眾上臺,下達闔上雙眼、慢慢將身體放鬆的指令,在催眠師的引導之下,自願者逐漸失去意識,呈現出不同於平日的狀態……。
「一般大眾聽到催眠會有些不安甚至害怕,因為多是想到舞臺的催眠秀,被催眠的人是受到『控制』的,像木偶般失去了意識,但其實不是如此。」金色次元心靈殿堂執行長廖云釩說道。
現任中華國際催眠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廖云釩進一步針對「正確的催眠概念」提出解釋,以廣義而言,催眠其實是無時無刻地存在於生活當中:戀愛中的男性與女性,總想著與對方在一起的浪漫感受;或者在重複播放的廣告中看見一項商品很好,便去購買,都是涉及「催眠」的狀態。
「人有視、聽、觸、味、嗅覺五種感官,在有意或無意識下,都會激發人類的欲望本能,產生各種生、心理的感受。」催眠可能來自於自行的運作,也可能在某些狀況或情境之下,被動誘發出各種行為。
「如果大家瞭解催眠隨時存在於生活當中,或者一個人的思維裡的話,那麼,調整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好的方式;因為每天給自己下達什麼樣的指令,關係著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廖云釩說。至於狹義的催眠就是「運用五種感官,將專注力集中,讓腦波由主導表意識運作的β波優勢,轉為由較慢的α波主導的變動意識,或更深慢的頻率狀態,達到一種身或心放鬆的目的。」
催眠分為「引導式催眠」與「溝通式催眠」兩種方式。「引導式催眠」沒有時間、地點、人數與次數的限制,透過催眠的介紹與專注力集中,配合「童年回溯催眠」等催眠引導詞稿參照應用。至於「溝通式催眠」則需要經由專業催眠師引導,在對話中逐漸找出問題與病痛癥結,並加以協助,較能針對個人的狀態做立即的處理與解決。多年的實務經驗,廖云釩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兩種催眠方式交互應用,「先透過溝通式催眠尋找個人問題的關鍵核心,釋放細胞記憶的負面經驗及能量,從中取得潛意識要傳遞的訊息,確定未來目標方向,再藉由引導式催眠的技巧,調整自身的能量及心性,延續催眠溝通的效果與收穫。」
廖云釩說,透過專業催眠的引導與學習,能夠「正念養生,紓緩情緒」,可以學習如何調適情緒,做好養生保健;或者在面對病痛訊息時,能夠調整自己的心志,找到身心平衡點。另外,若容易受他人的思維或外在能量所干擾的人,當有負面思想,行為又不被潛意識所接受,就容易產生表意識與潛意識的糾葛;透過催眠引導,也許能夠覺察自己的正向思維與信念,將自己從不斷重複的負面想法中抽離出來。
「如果把人體比喻為一部生化電腦,表意識是電腦中的可見資訊,潛意識是隱藏資訊,集體意識是虛擬網路的所有資訊;催眠有如一把開啟潛意識的金鑰,能夠讀取這部電腦和虛擬網路中的相關訊息。」廖云釩說,學習催眠,除了學習如何進入的催眠技巧與理論外,透過練習與討論,重整信念、自我認知等進入催眠後的協助觀點與技巧也非常重要。針對專業催眠師的培訓,她說:「如何和個案建立信任,如何回溯,如何進行自我對話和調整信念,再加上NLP神經語言學做整合,是一個漸次的學習。」
除了專業理論與技術的學習以外,廖云釩強調,催眠師的工作是透過「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生活哲學,將自我瞭解與觀察他人的動力做結合,這都是專業催眠的學習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