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跟他們講話要拉高聲音才聽得到?老人家要常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嗎?答案全是「錯」,您答對了嗎?
台灣俗語說,「父母在生給他吃一粒花生,卡贏他死後拜豬頭」。父母的健康是兒女的福氣,但是在日常照顧父母的觀念中,卻存在許多迷思。《康健雜誌》針對全台灣年滿20歲的1,075位民眾進行「照顧銀髮族迷思大調查」,希望了解民眾在照顧父母的健康時,觀念與作法是否正確。
◎迷思一:近八成認為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
《康健》調查發現,高達78%的民眾誤以為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是正常的。因為這個一般人最常見的迷思,反而讓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差...等真正讓走路變慢的原因被掩蓋,而忽略應該到醫院就診尋求治療。
◎迷思二:五成七民眾認為跟老人家說話要拉高聲調
當照顧銀髮族時,56.6%民眾以為在老人家耳朵旁尖聲大喊,就能讓耳背現象愈來愈嚴重的老人家聽得清楚,其中男性(54.7%)的認知比女性(45.3%)還差。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照顧老人家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是應該是要用「低沉」、「慢速度」的方式和老人家說話,才能讓長輩聽得清楚。
◎迷思三: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
超過五成(52.2%)的民眾誤以為年紀大了。晚上就會睡不好,實際上,是因為生理變化,老人家睡眠時間會發生提早的「相位移前」現象,換句話說,早睡的老人家理論上就會「早起」,可是卻常被認為是「失眠」或「睡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