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全因欠缺政治領導力
(圖片提供╱新新聞)
其實我早就建議日本要脫離長達數十年的經濟苦境,應該採用大膽的金融政策,諸如設定通膨目標,而且同時實施大規模財政舉動來強化經濟。也就是藉由現在被稱之為「安倍經濟學(三枝箭)」的一連串政策,我的建議正要被實現著。這也是我對安倍總理領導能力注目的理由。
一切肇因日圓急升降低生產成本有其極限所謂「遺失二十年之久」的日本經濟長期低迷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那要追溯到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議(PlazaAccord)。一直以來都是一美元兌換約二五○日圓的匯率,到一九八七年底急升到近一二○日圓。
因日圓漲,於是無法在國內運作的日本企業資金和技術,就流向台灣、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地。雖然這些東南亞諸國因此而受惠,但對日本卻造成重大負擔。之後的日本企業持續拚命降低成本製造生產,但也瀕臨了極限。
到後來在日本有人提出「通貨緊縮的原因是人口減少」,但這看法是對問題的誤解。經濟成長基於國內投資、輸出、國內消費、技術革新四個要因,但是對日本來說最重要的是輸出問題。
沒有資源的日本,只能靠從國外大量輸入原物料,製造成新的東西,再大量輸出海外,促使經濟發展。這點台灣也是一樣。但是日本因日圓高漲而無法擴大輸出。我一直以來重複建議,日本為了打破這個困境,唯有讓匯率大幅度下降。
日本有很多大學、很多經濟學者,但除了耶魯大學名譽教授濱田宏一以外,主張日圓貶值的貨幣寬鬆政策者極為稀少。各媒體對這樣的「新方法」也沒有做功課。
泡沫經濟經過二十年,如果照著景氣循環來看,日本應該早就陷入最底部,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這就是經濟學所謂的「看不見的手」失效,也就是表示市場的調整要脫離停滯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才需要祭出政策。
(圖片提供╱新新聞)
忌諱鄰國態度裹足不前 擺脫美中束縛日本才能脫困
即使如此,日本因考量國際關係,所以一直對貨幣寬鬆(日圓貶值)政策視為禁忌。雖然有人提出日圓貶值(貨幣寬鬆)政策將使其他國家失業增加、鄰近國家貧窮化的批判,但我並不同意這個看法。因為輸出擴大帶動國內景氣恢復,然後藉由生產能力更新,輸入也會大幅增加才對。
以前的日本領導者都對鄰近的中國、韓國或美國的批判戒慎恐懼,不敢對貨幣寬鬆政策踏出一步,連日銀也抱持無關緊要的態度。關於日本這樣的狀態,我在二○○三年二月出版的〈爭論.デフレを超える〉(爭論.超越通貨緊縮)論文指出了以下的看法。
「通貨緊縮不單只是經濟問題,也是日本的政治領導能力問題。日本若不脫離對美國的依賴與對中國精神上的隸屬,就無法脫離目前的困境。日本在國際社會經濟上的自立、精神上的自立,才是擺脫通貨緊縮的最大關鍵。」
掌舵一國經濟不可或缺的是強大的領導能力。看來安倍總理有著那樣的能力,並且做出了金融政策和大膽的國內投資行動。以往日本基於「發行國債過高」、「已經沒有錢了」的理由,對於大型公共事業投資的批評聲浪非常強烈。但是安倍不畏批評,承諾實施未來十年二百兆日圓規模的「國土強韌基本法案」。
反之,無法給予好評的是野田前首相的消費增稅案。那個政策將會增加長年的通貨緊縮,讓日本三一一地震災民痛苦,也更加虐待老百姓。那是因為日本領導者的決策錯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