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財經台周一到周五每晚十點《夢想街57號》已經成為理財指標性的節目,主持人廖慶學扮演的角色就是用淺顯易懂的解說方式,幫助觀眾看懂投資市場,讓入門者可以很快有概念,鼓勵投資新手學理財。
採訪開始,廖慶學一直謙虛的說:「我不會理財耶!」但理財話題一打開,廖慶學侃侃而談理財心得,才發現他在歷經散戶投資股市所有的盲點,獲取失敗經驗後,對投資理財也頗有一套邏輯,而他一路走來也靠勤學投資知識,如今不論房地產或股市,獲利也是大有斬獲。
廖慶學
轉型主持財經節目 激勵深入研究
「年輕人想要靠投資理財讓錢滾錢的想法我也經歷過!」事實上,廖慶學當初從旅遊節目主持人轉型成財經節目主持人,本身對理財完全一竅不通,每天聽來賓說專業術語及總經議題像鴨子聽雷,但也讓他興起鑽研投資的想法。
他開始每天早上八點前就到公司,先把報紙都看過一遍,將重要的新聞及專業術語做筆記,更把坊間舉凡巴菲特、彼得.林區等投資大師的著作,甚至講解技術線型的書,徹底研究一遍。
經過整整一年後,在專業知識日積月累下,加上實際操作經驗的累積,就這樣一頭栽入投資理財這條路,愈鑽研愈有心得。
現在廖慶學已經不再擔心害怕,來賓們講的他都能理解,再用他的角度來講股票給散戶聽。而他談起股市投資趨勢分析、基金及房地產投資模式等,簡直像個理財專家,和以往我們透過螢光幕認識的「旅遊專家」判若兩人。
成長在花蓮原住民部落的廖慶學,家裡開雜貨店,雖然家中有電視,對比村落其他家庭生活相對優渥許多,不過廖慶學始終覺得電視中的世界離他很遠。而家鄉會登上新聞,最多的時候是,「颱風將在秀姑巒溪口登陸……。」
因此,廖慶學的父親想盡辦法創造財源,他記憶中的父親,總是不斷在外打拚,砍竹子、收桐油,什麼辛苦事都願意去做,只想設法讓兩個孩子脫離花蓮這個被世人遺忘的地方。
雙親投資經驗 啟發股市之路
而廖慶學誤打誤撞進入媒體圈,從幕後工作人員做起,一晃眼十幾年,靠著一步一腳印,以《中國大體驗》得到第四十四屆金鐘獎綜合節目主持人獎,最後遇到東森財經新聞台總編輯李惠惠這位伯樂,鼓勵他在財經領域勇往直前,而他也因《夢想街57號》嚐到大紅大紫的滋味。
然而,即使走紅,年收入是過去四倍,他的精省理財之道,依然與十幾年前月入二萬元時一樣,沒有太大差別。
「錢只放定存,是無法抵抗通貨膨脹的。」廖慶學的父母開了家雜貨店,習慣的理財模式就是將錢存到銀行做「定存」,偶爾會進一步積極投資股市。廖慶學提到,印象中在民國七十六∼七十八年他就讀國中時期,那時剛好股市飆上萬點,每天回到家總是看到父母邊做生意,邊聽著廣播報股價,進出股市、閱讀財報資料,對股票並不陌生,從那個時候開始,廖慶學意識到,「股市好像很好賺耶!」
而廖慶學雖然從小幫忙家中做生意,但對數字並沒有概念,投資理財更是一竅不通,他真正接觸理財,則是當兵時期買的「十年付費安家定期還本終身壽險」。
當時在海軍新訓中心當兵,軍中為了強迫新兵存錢,對入伍新兵設有優惠存款措施,利率高達12%,繳費年期十年,每個月扣繳2040元,繳費期滿,每年就有錢可以領回。
對於當時每個月薪水才五千多元的他,不否認是懵懵懂懂的投資理財,之所以會如此說,是在他多年後對於投資理財比較有概念後,重新檢視那張儲蓄型保單,發現如此高利率的理財模式,也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法則,讓他興起「早知道就多存一些錢」的想法。
保守理財四部曲 累積人生財富
現在的廖慶學選擇用保守態度面對理財,「在剛開始有錢的時候就做好準備,」他認為理財的觀念要及早培養,就算目前沒有多餘的錢,也應該讓自己有初步的概念,而在未來,不管是任何投資理財都建議要設立停損點,一旦到達停損點則要毫不猶豫抽身,必須理性的分析及判斷。
廖慶學回憶起退伍後北上找工作時,決定不再跟家人拿錢,身邊沒有任何存款的他,只敢租月租三千五百元的舊公寓雅房,窮到連機車都要跟軍中同袍借五千元,買到一台二手機車,他忍不住在心裡大喊:「我在台北奮鬥的日子開始了!」
剛進電視圈的生活也很苦,當時才二十幾歲的廖慶學,對人生、工作都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感,而他的理財方式,自認是「最保守的傳統理財男。」對他來說,理財準則就是遵照父母觀念,「千萬不能負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