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時光的長廊,一幀幀的老照片,有如穿越任意門、駕著時光機,帶領我們見證了鶯歌的繁華與落寞,更重現許家的陶瓷風華。
鶯歌陶瓷老街,位於尖山埔路。自日治時期起,迄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而許家的陶瓷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從草創時生產屋瓦的蓽路藍縷,接著賣起丹青碗和陰陽碗等生活器皿,事業漸上軌道。接續見證了建築業的輝煌,製造磁磚達到全盛時期,日進斗金的熱潮維持了好些年。而後,仍敵不過景氣溜滑梯,生意急轉直下。然而,每一代的繼承人依舊充滿信心,努力另闢蹊徑,開創事業的新版圖,期待光芒再現。許世鋼是現任「新旺集瓷」的產品經理,也是許家第四代的接班人。
草創、興盛到開始走下坡
「我們叫新旺集瓷。『新旺』,是阿公的名字,代表文化教育、薪火相傳的意義。『集瓷』,代表匯集起阿公和爸爸的陶瓷資源,在傳統中加入創新元素的文創品牌。」家族陶藝的血脈,代代相傳。
是怎麼看「陶瓷」呢?許世鋼不好意思地說起小時候的「不懂事」。「我在陶瓷工廠長大,生活環境又熱、又髒,我並沒有很喜歡,但是長大後看了外面的世界,我才瞭解到鶯歌陶瓷文化有多好。」退伍之後,許世鋼投入家族事業,挖掘出陶瓷的文化意涵與生活美學。
旁邊的商品展示檯上,處處是美麗的作品。陶杯的優雅線條,上頭有靈動輕盈的蝴蝶,安靜停歇在沉睡的葉片上。美感的圖樣,翩然飛上杯子,讓生活增添美學意境。
回顧家族的歷史,1926年,許家的陶瓷歷史從許銀喜手中誕生。從陶瓷工廠建材事業一路鋪展,甚至1995年起,陶瓷老街的整合帶動了商機,當時的「新旺陶藝」確實相當好經營。然而十年過去了,轉變為四、五百家的商店競爭,許家的生意開始走下坡,只是「如果就這樣收掉了,實在太可惜了。」許世鋼也突然發現,大家都在做手拉坏、彩繪陶器,「我卻找不到自己的特色」。顯然地,「轉型」,勢在必行。
許世鋼想起許家八十多年的陶瓷故事。他一面搜尋文物史料,也一面匯整重建,更一點一滴拼湊出阿公既務實又辛勤的身影,以及一路走來的艱辛。2010年,「許新旺陶瓷紀念博物館」問世。
阿公的愛,無所不在
說起阿公,許世鋼的眼睛亮了起來。「對於傳承陶瓷,最大使命的來源,還是來自於阿公。聽爸爸說,阿公的生活很簡樸,理著光頭、內衣短褲、打赤腳,常常是來訪的客戶都不知道他是老董事長。」
事實上,許世鋼和阿公的緣分很短,在他兩歲的時候,阿公就過世了。縱然如此,許世鋼的腦海仍有著一幅溫馨的圖像。
「阿公最愛喝沙士了。我雖然不記得阿公的聲音,但是我卻印象很深刻,阿公會抱起兩歲的我,一起喝玻璃瓶裝的沙士。到現在每年祭祀的時候,我們都會準備阿公最喜歡的飲料。」想當年,雙頰緋紅的小男孩,黑溜溜的眼珠眨呀眨著,阿公用布滿皺紋的手抱起小孫子,眼中滿是喜悅。祖孫倆一起享用沙士,阿公暫時忘卻了製作陶瓷的疲憊。
對許世鋼來說,祖孫間流動的情感似乎不曾消退。他提到,「許世鋼」這個名字別具意義。「我是長孫,我的出生受到整個家族很大的期待。『世』是依家譜輩分;『鋼』是當時我們家生產『金鋼牌』磁磚。」當年適逢臺灣建築業的高峰,金鋼牌磁磚大受好評,許多建商捧著現金一車一車運走磁磚,連高規格的桃園國際機場也採用。當時生產磁磚就有如印鈔票一樣,獲利相當驚人。因為上天豐盛的供應,阿公以「鋼」為他命名,希望這樣的福氣也能延續到後代。這份愛使得許世鋼在規劃博物館時,時常感到阿公在天上微微地笑著。
感恩、回饋,成為家族的傳承
許世鋼的父親許杊杰,常對他這樣說:「要有感恩的心,要懂得飲水思源,感謝阿公給我們很多珍貴的資產,這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人人都想擁有金錢,但對許世鋼而言,反而有不一樣的想法。他說:「阿公留給我們的是很好的風範。財富,反而是次要的。人家會說這是『新旺』的孫子,『新旺』過去是如何如何的,充滿對長者的懷念,這令我感觸很深。」
許家第二代的許新旺,在事業飛黃騰達之際,不忘回饋鄉里,捐助金錢給廟宇和學校。好善樂施的風範影響到第三代許杊杰,曾於鶯歌國小興建兩座網球場和涼亭,而第四代許世鋼也抱持著感恩的心情,熱心參與地方的愛心奉獻。他希望感恩、回饋的心,能夠傳承下去。
傳承,也需要面對不同環境的經營,世代的溝通是否會產生衝突?許世鋼說:「會。我父親很著重陶瓷的生產和技術,但是他們對於年輕人新的行銷方式、品牌定位和內涵,是比較需要溝通的。」父子間基於不同的立場,產生不少火花。
「先做『對』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對、做好。」許世鋼認為,經營陶瓷從生產核心出發,輻射出去會有創意、服務、觀光、通路、價格、體驗教育等經營考量,唯有多元且具有策略性的思考,才有助於企業長遠的發展。他也說:「要聽到大家的聲音。」有門市、陶藝教室、專案和設計等部門,許世鋼掌握大方向的準則,並且隨著各部門回報的資訊,修訂更佳的策略。
* * *
經營的每個階段,都有數不盡的艱辛和甜美。看到家族企業的迭宕,第四代傳人許世鋼帶著使命感,取法傳統、注入創新,將文化創意的新概念,包裝成質材純樸卻又兼具現代藝術的陶藝作品,激盪出新的生活美感。他期望自家產品能成為陶瓷文創的品牌,後代子孫「講出來是可以很驕傲的,充滿榮譽感」。
陶瓷的風華再現,未來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但是對許世鋼來說,推動在地藝術生活化,更是他日日夜夜打拚的使命和堅持。面對未來,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榮景,是許世鋼身為企業接班人,最甜蜜的負荷了。
【爸爸的歌】
對長輩要有感恩的心;要懂得飲水思源;對地方,要能回饋鄉里、造福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