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庫蘭尼姆的幾條街道覆蓋在火山灰底下數百年,將近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
彼時:西元79年
龐貝城
龐貝如今是義大利必遊景點,它的旁邊還有一座同樣在西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爆發的赫庫蘭尼姆鎮(Herculaneum)。現在龐貝城對我們來講相當重要,因為維蘇威帶來毀滅之餘,卻也把它保藏下來,然而在西元一世紀,這地方並不怎麼受重視。當時就算有遊客,也多半會在赫庫蘭尼姆沙灘上蹓躂(或許是指望能瞥見皇帝卡里古拉在他的豪華別墅現身吧),真會到龐貝城各處市場或碼頭的人反而較少。
不過龐貝毀壞之前卻是當地重要的內陸港,也是貿易和工商產業集散地,著名製品有發酵魚露。龐貝居民龍蛇雜處,有富裕菁英、專業人士,也有奴隸。由碑文可知,當時有烤麵包師、浴場服務生、葡萄採收工和娼妓等行業。研究人員近期解讀了赫庫蘭尼姆的書簡,推估那裡過半的居民是奴隸或獲釋的奴隸。這也披露羅馬社會這惡名昭彰的陋習劣質到什麼程度。
龐貝城的居民理應和羅馬典型的平民沒什麼差別,因此他們的遺骸或許可以代表當年義大利全境民眾的情況。儘管他們也患染如今依然侵害我們的種種疾病和不適,然而除了嬰兒死亡率可能較高之外,大體而言當時熬過童年期的人健康狀況和我們沒有很大不同。不過從一項研究可以推知,這情況有個重大例外:牙齒和雙頷狀況顯示當時的人口腔衛生不良。彼時維蘇威山坡以沃壤著稱,龐貝所產的葡萄酒是重要出口物資─起碼有一個酒罈一路運抵英國。然而事發前民眾對這座火山的陰暗面卻較少認識。噴發前十五年間,這座城市曾幾度遭強烈地震嚴重毀損,但沒有人聯想到這和火山作用有關。他們大概心想:「沒什麼好怕的⋯⋯」
維蘇威
維蘇威山是一座年輕、有點反覆無常的火山,晚近至兩萬五千年前才開始隆起。它會輪替出現兩種時期,有時活動不絕、幾無間斷,有時全無動靜。看來西元79年那次大爆發,非常可能就是在一段休止期後發生的,由於龐貝城和臨近地區的居民先前不曾經歷火山噴發,自然無從得知維蘇威會帶來多麼恐怖的威脅。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坐落當地的那座山竟是火山。
火山爆發向來會出現預警,因為岩漿上湧必須破開岩層,騰出空間,接著才能抵達地表,而這會造成小規模地震或導致地面隆起,如今這兩種現象我們都會例行偵測。然而在西元79年之前,這地區地表隆起太過微小,完全不會引人注意,加上當地板塊作用相當活躍,經常發生小地震,因此大半地震肯定都為當地民眾漠然視之。
當維蘇威終於把山頂炸飛,那種猛烈程度和噴發速度終於逼所有人正眼看待了。那次噴發留下的火山碎屑堆積物,在過去十年經過細部分析,讓我們得以知道事件發生的一連串經過。起初那陣爆炸的威力遠超過廣島原爆,噴出的灰燼和碎屑構成一道雲柱,直上十五到三十公里的高空。隨後至少又發生五起規模浩大的垂直噴發,還有一股股火山碎屑貼地竄流,像浪濤般奔騰衝下火山。那時還沒有逃離的兩千多居民,很快都被熾熱的灰燼和沸騰氣體吞噬喪命。那種死法很痛苦,卻也走得很快:只需吸上一口氣,就會燒壞喉嚨,毀掉肺臟。
過了四十八個小時,噴發業已結束,但留下的地貌從此大不相同。龐貝城消失了,埋在一層厚達六米的灰燼和浮石底下。就連海岸線也不同了:灰燼和岩漿順著沙諾河(Sarno River)湧入那不勒斯灣,朝外海推進了一公里遠。
現今
龐貝城
自1748年被發現以來,龐貝城就一直有人前往挖掘。或許你以為那裡再挖不出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事了,然而誠如大英博物館策展研究員保羅‧羅勃茲(Paul Roberts)所述,若說龐貝和赫庫蘭尼姆的新近研究弄清楚哪件事情,那件事就是「過程還沒那麼清楚」。要說我們了解龐貝城經歷了什麼,還早得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