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許多邊陲地帶的小村落,曾經靠著獨有的產業風光一時,為當時窮困的台灣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成果;而今,這些幾近凋敝的地方聚落,在一群小人物的創意和努力突圍下,已經再現風華。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最新發表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產業聚落發展指標」項目排名上,台灣已經連續二年蟬聯全球第一。
同中求異 對手變幫手鹿谷茶鄉 開創百貨公司版的業態
位於南投鹿谷的大水堀社區原是產茶的富鄉,九二一地震後重創村落經濟,在陳文智等有心人士奔走下,為老茶找出了炒茶藝術、茶鄉民宿和茶村竹藝等多元業態,在同中求異策略成功操作下,讓小鎮生機復燃。
「像是仙子撒下的一片綠色黃金,在鹿谷,放眼儘是綠得出水的茶田;像是輕巧靈活的一群彩色精靈,在鹿谷,隨處都有採茶姑娘繽紛的身影。」這是每位遊客來到凍頂烏龍茶故鄉——南投縣鹿谷鄉大水堀社區時,最經典的禮讚。
當茶鄉被選為全台魅力商圈
每年春、冬兩季,鹿谷處處可見採茶、製茶的畫面。
白天,頭戴斗笠、腰繫竹簍的鹿谷姑娘成群結隊上山採茶,男人們則忙著將採集回來的茶葉進行加工;夜晚,婦女們卸下行頭,男主人的重頭戲才剛剛要登場,攪拌、炒茶青、揉捻、烘焙,每一個過程都需要拿捏得恰到好處。儘管已是夜半三更,攪拌、烘焙的時間還是絲毫不能馬虎。
現在,走進這個曾被評選為全台魅力商圈的茶鄉,呈現眼前的已不再是原始的茶莊、茶園;小小的聚落已設立了三十九家觀光茶莊、十二家民宿,以及七家以茶點美食聞名的餐廳。
有別於阿里山的高山茶、坪林的文山包種茶,來到大水堀除了品茗、體驗、美食外,更有全國獨有的傳統炒茶技藝表演,這多元富庶的元素,每年為大水堀帶進上億元的產值。
「鹿谷大水堀的商品就是茶,除了賣茶,深厚的茶文化正是社區最大的資產!」以自製凍頂烏龍茶接待訪客,大水堀休閒農業促進會理事長陳文智驕傲地說。本身就是茶農的陳文智,在大水堀土生土長,從小到大,看著茶從鹿谷人的副業,一步步蛻變成為今日最重要的物產。
在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凍頂烏龍茶也挾著名氣成為熱門的消費商品,鹿谷就憑著名茶奇貨可居,每戶茶農平均每年都有數以千萬計的營業額,是個典型的富村。
九二一地震 榮景瞬間消失
然而,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地震,鹿谷瞬間淪為斷垣殘壁,不但茶園廢了,道路中斷也使得買茶人潮無從進入,讓全村的生計陷入苦境。
在政府投入重建的那幾年,大水堀的茶農幾乎都蝕老本過活,等到重建完了、道路通了,凍頂烏龍茶也因為台灣景氣衰退,加上阿里山高山茶等新興茶種崛起,而錯失地位,價格、銷量早已不復當年。
同中求異 造就社區的多元
不過,當眾人坐困愁城之際,南投許多災區卻因為重建而煥然一新,加上災後居民社區意識提高,在結合文化觀光的總體社區營造下,反而成為產業亮點。這著實給了陳文智一記當頭棒喝,他心想:「大水堀有山有水,天然景觀優美,又有幾代傳承的茶文化,怎麼都沒想過靠這來重燃生機?」
於是,陳文智腦中浮現出一幅重新整合大水堀資源,再運用創意包裝上市的藍圖;然而,他更深知,要讓大水堀發揮特色又能留住客群,就得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造就社區的多元,如此才能讓眾多的茶莊,由對手變幫手,化阻力為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