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前面有兩條總頸動脈,後面也有兩條脊椎動脈,這兩大動脈是心臟供給腦部血液重要的幹道,一旦保護這兩大動脈的骨頭受到傷害,就會讓血管造成壓迫,裂開而出現動脈剝離或阻塞,嚴重時可能引發腦中風,造成癱瘓。」萬芳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屏道出頸部是人體中最危險的部位,它不像身體其他部位有肌肉群包覆血管及神經,所以,稍有不慎,很容易因外力而受傷。尤其是頸部肌肉較細的女性,甚至是頸椎曾經受傷的患者,更應該避免不當按摩頸部,否則,很容易因此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危險1 仰躺洗頭馬殺機,按摩成中風
阿嬌習慣到美容院洗頭,順便讓洗頭妹做個馬殺雞,總覺得這樣既物超所值又能放鬆肩頸,一舉數得。這天,阿嬌隨性來到一處從未到過的美容院,正在洗頭椅上享受著洗頭兼按摩的樂趣,起身卻感到一陣暈眩,連走路都走不穩,去醫院掛急診後,才發現是右側頸動脈受到壓迫,血管內膜破裂產生血栓,血栓流到腦部造成右側大腦半球中風。
東元綜和醫院復健科主任凃富籌指出,案例中的阿嬌可能原本就是易中風的危險族群,血管壁薄弱,加上洗頭妹的按摩手法不當,或者直接按壓在動脈血管的位置,使得血管內皮剝離,碎片往上跑到腦部後,就造成阻塞而形成腦中風。頸部重要血管的位置就在頸部的前面與側面,因此平時就要特別小心,盡量不要碰觸按壓,才不致造成危險。
趙書屏補充,在美容院洗頭時,幾乎都是仰躺著,光是這個動作就可能造成脊動脈受到壓迫,更何況是加上施壓按摩,如果是有先天性血管遺傳性疾病的患者,或者本身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人,因為血管條件差,就很容易因為外力而裂開。
「尤其,年齡愈大,血管也就愈沒有彈性,若再加上肥胖、抽菸或情緒壓力大等不良情況聚集在一起時,就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因為一般人很難察覺自己有這方面的問題,所以也無從預防起。」凃富籌提醒,如要按摩,最好只侷限在肩膀位置,更不要讓非專業人士碰觸自己的頸部,才能避免憾事的發生。
危險2 手刀敲打好舒服,卻變手腳麻痺
72歲的王媽媽最近經常抱怨全身痠痛,貼心的兒子知道後,立刻用「手刀」幫她在背後、頸部敲敲打打,在按摩過程中,王媽媽還特地要求兒子大力一點才舒服。但在按摩了將近20分鐘後,王媽媽卻出現手腳無力、麻木等現象,原以為休息一陣子就好,卻未料兩小時後仍不見改善,只得趕緊就醫診治。
凃富籌解釋,手刀也算是按摩的手法之一,如果力道、方法不對,力道太大時可能會造成頸椎脫位、骨折等,一旦傷到頸部血管,血管壁碎片剝離、出血,就可能造成中風,出現神經症狀。
趙書屏則表示,整個腦部的循環是由左右頸動脈和左右脊椎動脈組成前循環,以及後側的左右脊椎動脈的後循環來完成,如果傷到前動脈,就等於傷到大腦的額葉、頂葉等位置,出現的症狀包括說話不清楚,或者單側手沒有力氣、眼瞼下垂、半邊視力模糊等,這類患者經常會抱怨某側眼睛總是看不清楚。但如果是傷到支配視丘、腦幹、小腦等後循環時,就會出現視線模糊、雙眼複視(單眼卻正常)、臉部歪斜、舌頭偏向一邊、吞嚥困難,且合併頭暈、四肢無力等症狀。
「有些人的骨頭原本就脆弱,只是輕微的敲一敲,都可能造成裂開壓迫到神經,進而產生癱瘓。」趙書屏說,臨床上因為按摩而造成中風、癱瘓雖然只是零星個案,但仍須特別小心,因為在門診中,有愈來愈多的年輕患者都是在按摩後出現腦中風的情形。
危險3 360度旋轉頭頸鬆筋,轉6圈全身癱
60歲的廖伯伯,工作了大半輩子,閒暇時總覺得脖子僵硬,這幾年來他每天都習慣性的360度旋轉頭頸來鬆筋,尤其要扭到聽到「喀、喀、喀」的聲音才過癮,前兩天在連轉6圈後出現左上肢無力,他以為是血脈沒通,又反轉了6圈後,卻全身癱軟、無法動彈,嚇得廖媽媽趕緊將他送醫急救,醫師診斷後確定是「脊髓中風」,經過治療復健後才逐漸恢復。
很多人在很累的時候都會想要以繞圈圈或搖頭晃腦的方式來紓解痠痛,但自己卻很難確定脊椎是否很穩固。趙書屏說,轉脖子是很危險且沒有意義的動作,就像有些人沒事時會按指頭關節發出聲響,但事實上,這對骨頭與關節都是一種刺激,實在不值得鼓勵。
凃富籌則表示,360度轉脖子造成中風的機率不大,有可能是廖伯伯因為年紀增長,又有動脈硬化,血管壁有剝離的碎片,運氣不好時,碎片就會掉落,造成中風。通常轉脖子比較容易壓迫到椎間盤及神經;而會出現「喀、喀」的聲音,就表示骨頭容易造成磨損,久了更容易長骨刺。不過,骨刺是自然現象,並不是病,只要不在神經週圍,影響就不大,但仍不建議做頸部後仰與360度轉脖子的動作。他建議,要舒緩筋骨,應該只要稍微輪流左右側拉筋或稍微向前彎即可,最好不要有太大的位移。
危險4 整脊、拉脖子,拉到雙腳無力
凡哥雙手麻痺已經超過半年餘了,症狀時好時壞,如果工作繁多且重時就會出現手麻的現象,雖然仍能應付,但始終困擾著他。這陣子因為同事阿亮臨時請假,讓凡哥的工作一下子爆量,手麻、脖子痛的症狀變得更加嚴重,聽鄰居介紹,住家附近的小診所有幫人做類似拉脖子的頸椎牽引復健,他沒多想就掛號了,診所醫師建議凡哥同時也要做整脊才行,孰料,治療三天後,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
頸椎牽引(就是俗稱的「拉脖子」)是治療頸椎椎間盤突出很常用的方式,透過牽引可以增大神經孔的間隙,減少神經壓迫並回復血液循環等效果。凃富籌從復健科的角度來看凡哥的例子,他認為應該是個案剛好有血管方面的異常,才比較會出現這種現象;又或者是因為診所醫師沒有事先考慮凡哥的體重,拉脖子力道不恰當所導致。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疾病很普遍的復健方法,可能是凡哥的血管壁已經有點裂開,或者是有角度上的拉扯所造成的斷裂或剝落,但通常在醫院做這類復健時,會先做評估,且力量都不致於太大,只要在範圍內都很安全。
通常在接受頸椎牽引之前,如果有必要都會先照X光確認患者有沒有骨折、脫臼、類風濕關節炎及腫瘤等問題,因此,趙書屏建議在做頸椎牽引之前,一定要先確定自己的脊椎沒有問題後再進行,且最好到大醫院進行才有保障。而一旦在牽引過後出現走路不穩、下肢無力,需要張開雙腳才能走路時,最好盡快安排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脊髓壓迫。
「誰都不曉得自己是不是高危險群。」專長腦中風及神經損傷治療的台北醫學大學許重義校長曾在媒體前坦言,目前醫學仍無法完全解開血管為什麼會變得脆弱的原因,而且似乎與年齡無關,即使沒有心血管相關疾病,也有可能出現腦中風的危險。因此,更要善待自己的頸部,雖然按摩是放鬆身心的好方法,但一定要避開危險地帶、且力道要適中,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享受,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