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驚世文章,作者是現年38歲的知名影星安潔莉娜裘莉,投書發表她進行預防性乳房切除的心路歷程。
多數讀者稱許裘莉的勇氣,也有人認為她被罹癌恐懼挾持,甚有質疑,此舉似為癌症基因檢測代言?
為預防罹癌切除未檢出惡性細胞的乳房,乍聽駭人聽聞,其實行之有年,且國外已有多篇學術論文檢驗其成效。細讀裘莉的投書,醫師根據她的母親56歲盛年卵巢癌棄世,以及本人有BRCA1(註)基因等危險因子,推算她將來罹患乳房或卵巢癌的機會極高(且目前治療成效相對較差)。裘莉因不忍子女失恃,在伴侶全力支持下進行第一階段預防措施,並打算數年後切除卵巢,永絕後患。
看遠方投書攪動輿論人心的能量,讀者當不難想像近在眼前的病人親口告訴我「想切掉自己乳房」時的震動。
7年前,我開始專看腫瘤病人的門診。一位40未滿、剛確診罹患乳癌初期的女士,如釋重負地告訴我,「敵人終於現形……來吧,我準備好了」。
焦慮、恐懼是絕大多數病人初知罹癌的心理反應,眼前的病人似乎反其道而行。原來,這位女士自幼經歷多位近親罹癌的打擊:祖父,父親等男性長輩患的是大腸癌、肺癌;外祖母、母親、阿姨和二姐則是乳癌、卵巢癌、還有胃癌。「我和三個姐姐都相信,我們遲早有一天會生病,只是不知何時。」
病人一路走來並不怨天尤人。求學、工作兢兢業業,比同年紀的人注重保健,留意健康知識;但她刻意不婚,「要是結婚有小孩,他們很可能像我一樣,青少年時期就得面臨失去母親的打擊……。」
病人不接受我稱讚她勇敢,「我也想一勞永逸,只是不知誰是打擊對象」;「現在可好,醫生告訴我,就在左乳房外側。那個兩公分不到的腫瘤,我一定會挺住,完成所有治療,徹底消滅它!」激昂語氣稍歇,病人轉而幽幽問道:「聽說國外可以作預防性乳房切除,我想兩邊一塊兒切掉,試著問外科醫師,他卻要我來看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