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錢,我卻不能自己做主。」這正是台灣僵化的勞退年金制度現況,相比香港的強積金自2012年起就提供勞工投資組合自選方案,再一次證實台灣政府效能的落後與顢頇。
不過,大多數人可能不曉得,有一小群人已經開始享有投資自選方案的好處,他們是私校教職員,曾經是最不被重視的一群,且在制度與請領條件上,均比不上公務員、公立學校教職員,甚至連勞工都不如,研究退休制度的知名學者淡江大學陳登源老師甚至以「可憐」二字,來形容私校教職員的處境。
但自今年起,私校教職員開始享有自選投資組合的好處,首開各退休金先例,堪稱退休自選機制的表率,連現任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都說,在設計勞退自選平台時,一定會參考私校退撫自主投資平台的制度與操作。
最了解私校老師退休制度、一手催生私校退撫新制的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祕書賴俊男表示,退休金投資,應視個人需求與風險屬性,給予不同的投資組合與報酬率,不該齊頭式平等。因此私校退撫新制,早在4年前撫卹條例通過時, 即明定從2013年1月1日開始,讓參與退撫新制的6萬3,000多名私校教職員,透過金融機構設置的網路平台,從管理委員會架構的「保守」、「穩健」、「積極」3種投資標的組合中進行選擇,自己打理退休金投資。
私校退撫改新制實施的時間比勞工退休金還晚了5年(勞退新制2005年實施),但開放自選的腳步,卻比勞退還早,加上強制提撥費率為本俸2倍的12%,比勞退強制雇主提撥6%投入的還多,所以在早一步開始、投入金額大的前提下,私校退撫基金制度與自主投資平台,已成為台灣退休金最先進的一項制度。
究竟私校退撫自主投資平台在制度面與操作面有何過人之處?首先從投資人最關心的「經理人自肥」道德風險來看,賴俊男說,管理委員會特別公開遴選一家投信公司擔任投資顧問,協助建立投資組合篩選機制,篩選原則要求基金成立時間必須超過7年,考慮流動性,基金規模必須在新台幣8億元以上,一年內公司及經理人沒有異動,且追蹤3年誤差以了解風險波動。並與同類型基金、大盤指數相比,評比1、3、7年期短中長期的績效,務求這些投資標的是以長期穩健增值為主要目標,而不要混入意圖操縱短期績效的不良基金。
投資顧問選擇好基金後,再向管理委員會中,由9位專家學者與學校代表組成的執行小組報告,說明這個投資組合的內容、風險與預估報酬率,經董事會通過後,才可置於平台中,依不同組合,每1∼3 個月檢視一次。
保守型投資組合,以全球、美國債券型基金及定存為主,完全沒有股票部位,回溯過去7年年化報酬率2.19%,標準差1.89%; 穩健型投資組合,債券型基金占30∼50%,其餘為股票型基金, 過去7年年化報酬率4.11%,標準差7.70%;積極型投資組合, 股票型基金占40∼70%,其餘為債券型基金,過去7年年化報酬率7.01%,標準差14.90%。
截止2013年4月30日止,95.3%的老師選擇保守型,2.1%選擇穩健型,2.6%選擇積極型。賴俊男以前2個月的績效及基金組合來看,預估2013年,保守型投資組合年收益率為2.19%,穩健型與積極型投資組合報酬率分別為4.49%與8.36%。
再看操作面,私校教職員登入自主投資平台後,需先完成「風險屬性評估」調查,才能進行投資。評估結果為「積極型」的教職員,可將之前累積的個人提撥金額,自行配置在3種投資組合中;結果為「穩健型」的教職員,只能配置在「穩健型」與「保守型」2種組合中;至於結果為「保守型」的人, 只能進行1種選擇。
風險承受度愈高者,才能在各投資組合中做更彈性的資產配置。為顧及開放初期,私校教職員還不熟悉制度,因此2013年轉換投資組合不收費用,2014年開始,免費轉換只剩2次,第3次開始收費150元。賴俊男說收轉換費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長期投資,不要太常改變投資策略,避免買高賣低。
曾擔任逢甲大學員工福儲基金投資決策小組負責人,同時也是私校退撫自主投資平台使用者的逢甲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羅仙法,對這套自主投資系統,連用幾次「非常好!」來形容。他說這套系統完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甚至更優於香港的強積金與美國的401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