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血管阻塞10大徵兆 主動脈爆危機 5大徵兆

文/鍾碧芳    

5年前,知名音樂人馬兆駿用餐後覺得頭暈,沒有其他症狀,突然倒下後沒多久就走了,同樣情況也出現在演藝名人茂伯及準內政部長廖風德的身上。48歲的麗美喜歡運動,慢跑、游泳都是她常做的運動,之前運動後沒什麼狀況,但最近幾次運動後總是很喘,就連停下來休息還是喘,幾次下來,她決定去做檢查,檢查後發現,心臟上的兩條冠狀動脈都嚴重阻塞,醫師說若再晚個幾天就醫,恐怕就會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另一位58歲的福伯活躍於社交圈,某天突然覺得口齒不清,單側手腳陣陣發麻、無力癱軟,甚至站不住、快要跌倒,但一下子又恢復了,他不以為意,但2週後的一次摔倒,從此左邊身體癱瘓。



上面敘述的案例,都與血管阻塞有關。主動脈是貫穿心臟與大腦最主要的血管,支配著全身的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出發,利用收縮原理,將含氧的血液,經胸腔內的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再往下穿過胸腔、腹腔間的橫膈膜後,稱為腹部主動脈。腹部主動脈在肚臍附近又分成左右兩側的下肢動脈群,將血液帶到下肢,從頭到腳,完成血液的輸送,也把身體所需的能量,均勻分配到各個組織器官中。頸部的頸動脈由主動脈弓分支出來,負責供應腦部血流,也非常重要,頸動脈位於體表淺層,可說是腦血管的上游,供應2/3的腦部血液。簡單來說,若心臟附近的冠狀動脈塞住了,就會發生心肌梗塞,也就是常聽到的猝死;而頸動脈若是阻塞了,就會發生腦中風等疾病。



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較常見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陳哲伸指出,亞東醫院每年所做的血管治療人數約有1000多例,其中急性主動脈阻塞,雖然有但不多,臨床上最常見的是主動脈剝離與主動脈瘤這兩種疾病。



1.主動脈剝離:



當主動脈內膜因血管硬化而變得脆弱,加上血壓控制不當而升高,促使主動脈壓力變大,容易將脆弱的動脈內膜剝裂,並與原有的動脈肌肉層分開,造成血液流入肌肉層與內膜層間,無法供應器官正常的血流,就會導致器官壞死,若剝裂持續,最後可能使血管破裂,將會因失血而死。患者會有突然間的前胸疼痛,疼痛可能延伸到後背、頸部等部位,嚴重者甚至會昏倒,是一種臨床上常見、複雜且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根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如果不緊急處理,有一半的患者會在發生後48小時內死亡,通常會視情況使用藥物及手術(如置放血管支架)等方式來治療。



2.主動脈瘤:



是指主動脈的血管壁發生不正常的脹大,發生在局部血管壁而形成囊狀凸起,動脈瘤可以發生在主動脈的任何一個部位,尤其是腹部與胸部的血管之中。可怕的是主動脈瘤是沒有症狀的,通常是動脈瘤大到壓迫附近器官或發生剝離性動脈瘤時,才會有症狀如胸部、背部或腹部的劇烈撕裂痛,或下肢感覺冰冷和麻木。治療方面必須視動脈瘤大小、位置決定,包括定期追蹤及外科手術治療。



3.急性冠狀動脈阻塞:



也就是心肌梗塞或猝死,幾乎沒有徵兆,但冠狀動脈一旦被血塊塞住,死亡率就非常高,即使救活也會出現併發症。心肌梗塞發生時,會突然出現胸悶、噁心、想吐和冒冷汗等症狀,治療時會用抗血栓藥物或經冠狀動脈擴張術,使血栓溶解或冠狀血流恢復,降低心肌受到的傷害。



4.慢性下肢動脈阻塞:



血液中包含許多成分,當流動時血液中的血脂肪過高或有糖尿病等因素,就會讓血管壁像淤積的泥沙一樣,慢慢堆積出硬化的物質,把血管壁慢慢塞住,就是慢性下肢動脈阻塞。慢性下肢動脈阻塞的症狀很不明顯,平時幾乎沒有症狀,當走路肌肉需要供血時,才會覺得不舒服,這就是常聽到的間歇性跛行,也就是走路一段時間後,得停下來休息,才有辦法再繼續走。治療方面通常會用藥物、汽球擴張術、支架置放或血管繞道等來治療。



動脈阻塞的5大徵兆



1.突然性的胸悶、胸痛:



心臟在平時休息時,不需要那麼多血流,一旦血流不順時,像患者在運動時就會發覺心臟的能力變差了,其他如生氣、緊張或壓力大時,也會有胸悶的現象出現。另一個明顯的徵兆是心絞痛,會有胸部緊緊、脹脹的感覺或有被擠壓的感覺,疼痛通常由胸骨後面開始,也有可能發生在手臂、肩膀、頸部、下顎、喉嚨或背部,甚至有人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常發生於勞動或情緒激動時。因為心臟本身沒有很發達的痛覺神經,因此,當患者有以上狀況或說不清楚是哪裡痛,本身是三高族群時,就要有所警覺。



2.運動後會喘,久久停不下來:



陳哲伸指出,心肌梗塞前其實是有某些徵兆的,只是很容易被忽略,例如以前運動休息後喘氣就會平息下來,但最近常在運動後很喘,而且久久停不下來,如果這樣的頻率愈來愈高,就要就醫檢查是不是血管出了問題。有很多人因走路時會喘,就會自我提醒選擇走慢一點,或者乾脆不運動、不出門,故意忽略,這也使得日後突發狀況時,反而顯得毫無防備。



3.單側手腳突然沒力氣或麻木:



是俗稱「小中風」的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IA)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包括半側的臉部或手腳感覺異常,如右側手腳突然沒力、舉不起來,或是觸碰左半臉沒有知覺等;另外,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嚥困難等症狀,都可能發生。由於小中風的症狀持續的時間很短,可能一下子又恢復正常,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但並不表示中風的危險消失了,如果不及時接受妥善的治療,又經常反覆發作,往後真正中風的機率就更高了。



4.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



小中風常見的主要症狀之一,小中風分成前循環與後循環兩大類,前循環的臨床徵兆很多,包括最明顯的單側短暫性的視力模糊,甚至某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大約幾分鐘後又恢復正常的短暫性單眼失明症。其他眼睛的症狀還包括視野出現部分缺損、瞳孔的大小不一、眼瞼出現下垂和複視等狀況。



5.手一直抖,無法克制下來:



還會有類似不自主運動的發生,如夾菜時手一直抖,與人對談時感覺眼皮一直跳、嘴角微微抽動等現象,而且沒有辦法克制停下來,以及短暫性神智障礙、失語症(如無法說想說的話或寫原來會寫的字),失讀症(如閱讀困難),以及喪失方向感等症狀。



此外,也有一些比較罕見的症狀,如耳鳴、嘔吐、打嗝、嗜睡、突然聽不到聲音和走路不穩等。甚至日前一名60歲的男醫師,每次吃飯後都覺得消化道不適,噁心、想吐,剛開始以為只是腸胃道疾病,但照了胃鏡後卻找不出毛病,有次目睹醫師朋友在球場上跌倒後猝死,才警覺可能是心血管狹窄,接受繞道手術之後,才免於猝死的危機。



動脈阻塞的危險因子



美國曾經有過研究,研究人員從1948年在佛拉明罕城市持續紀錄該區民眾的心血管疾病結果發現,無論是心肌梗塞或是猝死,有將近62%的男性,發病前是沒有任何症狀;而也有46%的女性在發病前也沒有症狀。陳哲伸也提及,其實心血管疾病都有危險因子,只要事先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就可以降低發生的機率。



1有家族遺傳史:



家族中有三高疾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其中最重要的還是本身有潛在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三高族,更是主動脈阻塞的危險族群,其中又以糖尿病的影響度最高。



2.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



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如果還有家族遺傳史,罹患的機率將會更高。此外,肥胖、長期應酬熬夜、喝酒、抽菸等,以及缺乏運動、飲食喜歡大魚大肉等的生活方式,也是導致慢性主動脈阻塞的成因。



3.抽菸族群:



陳哲伸說,若是糖尿病的患者,頸動脈與下肢週邊血管阻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而抽菸的人也有3倍之多。若是糖尿病患者又抽菸的話,主動脈阻塞的危險性更是加乘,高達12倍,實在不容輕忽。



陳哲伸提醒,要降低動脈阻塞、猝死的風險,除了心血管患者常抱怨的典型症狀為胸悶、胸痛、心律不整等徵兆之外,某些腸胃道症狀,也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係。無論如何,當身體有不尋常的症狀出現時,一定要誠實面對,千萬不要刻意忽略或輕忽,以免發生憾事。即便慢性動脈阻塞的徵兆不明顯,但仍然有跡可循,只要平日有所警覺,立即就醫檢查治療,就能降低日後出現腦中風及猝死的機率。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376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常春月刊二年掛號郵資 480 480  
常春月刊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1800
常春月刊一年掛號郵資 240 24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