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個月就要開學了,小一新生有可能開始面臨英語學習的挑戰。看待英語學習的起始,哈佛碩士、雙語教學專家吳敏蘭認為,「好感度」的養成是家長應該著力的重點,對英語的「好感度」將影響孩子一輩子的語言學習,一開始如果用錯力氣,以後要花加倍的力量才能讓孩子對這個語言有興趣,反而辛苦。
知名部落客媽媽,也是國中英文老師的水瓶面面,從兩個孩子幼兒時期即開始帶讀英文繪本,她認為親子共讀繪本的重點,並不在「學習」英文,而是以另一種語言餵養孩子「好故事」。只要是能夠吸引孩子的「好故事」,孩子自然而然會從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好感度」。
孩子一定是先看圖,才看字。家長不要過度專注「文自念讀」,忽略以「圖畫」來引起孩子對「故事」的興趣。
暑假的尾巴,不妨從親子共讀英語繪本開始,針對台灣多數家長對英語繪本共讀的「害怕」與「信心」,吳敏蘭也開出了兩大處方:
處方一:不要覺得自己英文不夠好,就不能做英語共讀
不少爸媽與孩子共讀英語繪本時很有壓力,擔心自己的英文不夠好,會不會「誤」了孩子的英語力。其實,共讀的目的是增加、營造家中的英語氛圍與英語聆聽環境,更重要的是讓親子關係更緊密,讓孩子因為你的投入,而對英語故事產生好感與興趣。
在英語學習的路上,若父母並非唯一的學習來源,同步包括有學校老師、影視書籍、網路等不同媒介時,家長就沒必要為可能說錯的文法,或講到一半卡住而焦慮。在日後接觸英語的過程中,孩子依然會有各種機會接受英文的刺激,因此一時說錯並不要緊。
處方二:讓孩子愛上英語的共讀小訣竅
.運用書封吸引孩子進入故事
好的繪本在書封的設計上就有「玄機」,有的繪本會以「邀請」的姿態試著與小讀者建立良好的關係。例如《Don' 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Jelly Nelly》在書封的設計上挖了一個小洞,吸引大人和小孩看到都想戳戳看。而手指一戳下去,就打開了書本,進入作者構築的另一個想像世界。
.運用蝴蝶頁為故事暖身
孩子剛開始接觸英語故事,對新的語言有一種陌生感,驟然的進入故事內頁,不容易親近故事,此時,父母可以善用蝴蝶頁(書本打開第一頁)來為故事暖身。例如《Joseph Had a Little Overcoat》的蝴蝶頁呈現了五顏六色各式的布料,吳敏蘭會利用這一頁,先帶著孩子玩猜布料的遊戲。隨便指著其中一塊布料讓孩子猜猜這塊布料用來做什麼?襪子嗎?還是領帶呢?
再翻到下一頁,畫面出現剪刀、布、針線、鈕扣……等縫紉工具,玩過了蝴蝶頁的布料猜一猜,再指著縫紉工具一一唸讀「scissors、a button on clothing……」孩子在還沒開始閱讀之前就能了解這是一個關於縫紉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