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這樣形容人與城市的關係:「人們為了生活來到城市,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
這幾十年來走過各大城市,倫敦、紐約、巴黎、東京、維也納、上海、北京……,尤其在中國,親眼見證他們這十年來的神速進展,房價也水漲船高、居高不下。 儘管打房喊得震天價響,但因投報率可以倍數計,銀行借不到錢,其他管道利率再高都有人要借錢買屋。股市不振,資金就往房地產竄,房價就有所支撐,直到資金退潮。歷史上也不缺這樣的經驗。
1990年3月,日本六大城市房地產達到不可思議的價格,一般勞工畢生積蓄也無法在日本主要城市買屋。同年秋季,東京房地產交易量大幅下滑,隔年六大都市房地產價格平均下跌20%,再到2000年,日本商業不動產平均價格跌幅已高達70%以上,隨著國際資本獲利了結後撤退,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
在中國,儘管這些年來經濟快速成長,但中產階級要買一間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金錢之外,還有戶籍的限制,相較於台灣,又更多了一層關卡。
當然,高漲的房價也讓台灣年輕人負擔日益加重,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為十四.三,也就是說全家人得十四.三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房。
不管中國或台灣,大家自小耳熟能詳的就是有土斯有財,是故每個年輕人賺錢第一件事都是買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殊不知台北市的貸款負擔率高達56.2%,購屋者每個月有一半以上的薪水都拿去繳房貸了,負擔之重也相較讓年輕人不敢生育,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就是少子化。
幾十年後,當生育率低於死亡率,房屋供過於求,屆時,房價還能有多少支撐? 現在的問題不解決,未來就會衍生更大的問題,老百姓看不到那麼遠,但政府卻必須要有遠見,才能帶領民眾走向有希望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