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是現今國人提升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傳統的中國美學較為內斂,尤其講求文字之美,運用巧妙的對仗、排比,都蘊藏了東方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亞洲勢力的崛起,全世界學習「中文熱」的熱潮已形成一門顯學,華文的興起宛如打開世界之窗,未來的華語文學作品將透過全球閱讀人口的增加,提高國際能見度,對中文創作者而言無非是莫大的鼓舞。
「中文」未來將躍居為第二大世界語言,但是長久以來,中國人被教育為「有耳無嘴」,在缺乏表達的訓練之下,養成背誦及追求標準答案的僵化思維,失去了邏輯思考及激發創意的能力,實在可惜。
其實許多巧思的運用,只要融合老祖宗的智慧及現代化的創新手法,再賦予不同的行銷思維,在現今凡事講求包裝的時代,即可成為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品。
隨著精緻化的時代來臨,善用創意和邏輯的巧思,往往成為最後的勝出關鍵,只是過去東方人較為保守嚴謹,面對行銷宣傳卻十分低調,面對百家爭鳴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下,深厚的內涵若能透過表達將特色發揚光大,即可成為引領潮流的趨勢指標。
放眼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博物館的主要財源都不是來自於門票收入,而是結合歷史文物的特色,開發相關的其他日常用品或配件,注入不同的文化價值,創造了別具收藏價值的紀念品商機,包括文具、服飾、明信片、鑰匙圈……等,周邊相關商品也為古代文物延伸了美學的傳承價值,成為來自全球各地觀光客的珍藏品。
若將美學擴大至建築,中國古代的川堂玄關、小橋流水更是別有洞天,相較於一切講求對稱的西方建築,不難發現,西方的做事觀點一切講求「效率」,是非對錯的角色定位分明,與建築講求方寸之間的絕對精準不謀而合;反觀中國的管理哲學,則是廣納多方意見,再融合各家特色形成新的論述。
如今海峽兩岸人才的交流日益頻繁,在研發及行銷上各有所長,若能發揮彼此的力量,提升美學及創意的企業競爭力,無論是別具文化特色的小吃、童玩、藝術品或歷史文物,透過技術研發及行銷宣傳的形象包裝,要具備榮登國際舞台的文化實力絕非難事。
隨著教育方式的演變,現代學生學習透過分享彼此的經驗,展開啟發性的思考方式,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對民族、社會、企業乃至國家將十分受益。
放眼海外全球的華人市場,皆對深耕當地產業有卓越的具體貢獻,故許多傑出華人的表現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皆歸功於中國人聰明、勤奮的民族特質,若再將美學的文化競爭力加以提升,相信有朝一日,東方的文學內涵將揚名海外,成為凌駕西方世界、美學傳承的文化重鎮。
「美」已成為一門顯學,當全球化、國際化已成趨勢時,不但增加企業競爭力、提升職場競爭力,更可增添個人魅力。(採訪整理.江羚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