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媽媽5年前就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不知是否因藥物效果不錯,在家人細心照顧下,她還可以自理生活細節,自己洗澡,自己換衣服,同住的兒子媳婦再加上孫女,三人輪流照顧,媳婦沒有上班,孫女則是在醫院上班的護士,四人同住在一個公寓內,雖不大但還算是不錯的環境。
在一個週末晚上,大家決定去外面小館子打個牙祭,也不遠就在走路10分鐘左右處。可是就是這麼不巧,在要離開家時,在大樓的門口李媽媽就跘倒了,所幸沒有撞到頭,但肩膀處撞出一大塊瘀青,膝蓋也有小傷口。
那天的晚飯當然就草草解決,孫女去買一些菜回家吃。摔倒的李媽媽則是很快就忘了這件事,但那天晚上她開始叫痛,一直問家人,為什麼她的右手這麼痛,第二天帶她去給醫師看,醫師開了一些止痛藥,並囑咐要多休息。
可是問題不斷出現,李媽媽的痛不減反增,雖然睡同一間的孫女說阿嬤睡得很好,但第二天早上起床她就不斷叫痛,且說痛到晚上都睡不著;白天時她也是整天躺著,不再像以往會起來看電視看報紙。她的食慾幾乎沒有了,不到1週時間,瘦了3、4公斤,幾天後肩膀的瘀青消失了,但她還是一樣叫痛。她躺著後,身體健康很快惡化,而且神智變得很差,每天胡言亂語的,一下子問兒子爸爸去哪了,一下子會以為自己是未婚的小姐,時空的認知完全錯亂了。
情況一天比一天不好,他們只好向最初診斷的神經內科醫師求助,醫師開了一些精神方面的藥物,有抗憂鬱的,也有抗焦慮的,至少讓她不要一整天躺著。吃藥後她睡的時間更長了,但起床後不再胡言亂語,而且會說要出去買菜,總算不再繼續惡化。
跌倒是老人家最要避免發生的意外,對失智的人來說,他們多半很快忘記自己曾經發生的事,但身體上的疼痛卻無法避免,結果更可能加重他們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進而引發嚴重的身體反應。因此,如何讓失智者的住家做到「安全一百」,是照顧者首先要想到的,做得愈好,愈可以減少在照顧上的壓力。
老人最常跌倒的地方是「家裡」
可是,一般而言,住處是很難選擇的,家有幼兒的父母會設法做各種保護措施,如把桌腳圍起來、在插座上栓上保護套等等,但幾乎很少家庭會為了家中的老人做任何改變,因為,老人在這個家中住的時間往往最長,哪有為他們修正的必要?
但有幾個事實卻不得不讓人重新檢視這個想法。首先,跌倒是老人最常見的意外,而因跌倒而引發的一連串問題,常是老人身體健康惡化的導火線。其次,老人最常跌倒的地方,是家裡。浴室、廚房等他們也許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可能因年紀大了,動作遲緩了,會讓他們一下子重心不穩就跌坐地上。所以,隨著家中老人的年紀增加,應有一些防止滑倒的措施,如止滑、扶手等,若是有高低或是樓梯,更要事先設法。
這些都只是針對一般健康老人的做法,失智老人則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如他們尚能自己大小便,那麼從臥室到廁所的動線非常重要,他們半夜起床上廁所時,夠亮嗎?會不會走錯走失?失智者就算在自己家中,不同的房間也可能迷路,所以除非照顧者可以隨時跟在他們身邊,這也是要考慮的因素。
家有失智老人,居家安全更重要
家中有什麼家具是可能絆倒人的?以往會自動避開的,失智後每次走過都有可能被絆到;本來熟悉的位置,可能每次都要問家人才知道;他們不只會慢慢失去對人的辨識能力,對於時間和空間多半會更早出現混亂的現象,他們不知今天是哪一天,現在是幾點,幾點又代表該做什麼事,本來是根據時間在吃飯的人,會完全不知什麼時候肚子餓了,或是吃過沒。
在這種情況下,照顧者必須全權掌握病人的生活起居,在他們尚有行動力時,要安排他們從睡醒後的所有活動,如何讓這些活動可以和你
本來要做的事合而為一,是照顧者要學習的工作。
住家如浴室馬桶是否要重新改裝,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和空間情況都不同,每個病人的情況也不一樣,很難說改過一定較好。基本上,方便老人的浴盆或是沖水式的馬桶座,都有助老人的清潔,但是都要花不少錢,此外,有的老人無法學習新的器具,有時花錢了反而帶給他們使用上的壓力,所以不一定都是正面的。就如同要不要開泠氣,要開到幾度,有的老人根本吹不慣冷氣,他們可能熱到全身都是汗也不願開電扇,說是會著涼,所以,照顧者要視病人的需求,不要一味以為先進的、最新的或是最貴的,就一定對病人最好。
居住環境是照顧者可以做的改變中最少的,因為不管是要改裝或是搬家等等,都是攸關重大且勞師動眾的,而且往往所費不貲,且不是照顧者自己可以決定的,如何在已有的情況下替病人設計一個最安全舒適的活動空間,非常重要,因為,失智者最主要的活動空間,就是在家中。
一些常見的,可做的小改變:
1.臥室和浴室都要裝小夜燈,避免夜裡跌倒。
2.浴室內放小椅子。
3.浴室地上放止滑的墊子或是貼紙。
4.臥室和浴室的門鎖最好都拿掉,避免病人自己一人在內時從裡面反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