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錦輝和惠美家的幽幽見證
三個罕見家庭各自經歷風暴、幽暗,然後在這個陽光普照的罕見時刻,幽幽敘說。
「我拒絕認為人類已經走到了盡頭。人類能夠忍受艱難困苦,也終將會獲勝。」
——威廉福克納,1950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感言
5月20日,榮總中正大樓內,三個罕見疾病家庭和長期獻身對抗疾病的凱普蘭醫師相聚、分享經驗,也為「復原力」提供最真實的見證。
這三個家庭,有兩位的書都在張老師文化出版,一是遠道而來的,《攀越魔術山》的作者卡洛.沙巴達-惠倫和二十五歲的兒子文森。文森九歲時,母親發現他背部出現異常的腫塊,後診斷為肌肉骨化症(FOP)。另外,讀者對巫錦輝的《一生罕見的幸福》不會感到陌生,錦輝哥的小孩以欣二年級時出現異常,說話速度變慢,記憶力變差,眼球也不會轉動;另一位宜臻,在2000年七歲一場意外後,被診斷出FOP。三個罕見家庭各自經歷風暴、幽暗,然後在這個陽光普照的罕見時刻,幽幽敘說。
相異的身世,一起肯定信仰的力量。三個家庭都有基督教信仰,當摧心肝般的苦化為汨汨的內心滋味,他們相信,這是上天自有計畫(God has a plan.)。錦輝歷經差點得憂鬱症、婚姻風暴後,淡淡舒緩說道:「我現在比較相信,上帝給我這樣的孩子,是因為我有這個承擔的能力。」宜臻的媽媽傅惠美說,她沒有悲觀的態度,確定孩子生病後,她著手找資料,瞭解這個疾病,「我把疾病當成是項禮物,不是什麼不好的東西。」
卡洛的寫作則是種天賦,她知道兒子得的是罕見疾病,盡可能的寫作,想讓更多人瞭解疾病的真相。對卡洛來說,她最感驕傲的,是文森已將成為醫生,對FOP患者提供最真實的關懷。
在台灣,巫錦輝也深深感受到一般人對罕病的陌生和誤解,他心想:「老師不懂,不能怪他們,由我來講,我來宣導。」他忙著到學校裡講自家的故事,分享回饋,日子過得較從前忙碌充實。
那天,主持人俞壽成要宜臻講講自己的感受,宜臻沒有開口,媽媽惠美代她提供了一個畫面:自從宜臻發病後,表達變慢,朋友漸漸也變少;下課時,常常一個人坐在窗口看天空,看老師靜靜地改作業。其實,許多內心世界不被瞭解的罕病兒,也有過類似的成長經驗。投入罕病醫療的凱普蘭醫師顯然非常能同理罕病家庭的心路歷程,他說:「掌握醫療罕病的小鑰匙,也就將會是通往王國之門。」
凱普蘭醫師特別引了威廉福克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感言,勉勵中西三個家庭的成員:「人類能夠忍受艱難困苦,也終將會獲勝。」
多年來穿梭世界從事醫療研究,他特別提到,中國大陸罕病病患的情況令人憂慮。據估計,大陸已有約七百名FOP案例,相信這個數字還會增多;然而,大陸的醫療體系尚無法接納對罕病的照護,也許等將來有新藥物問世後,才能彌補這個龐大的醫療缺口。
凱普蘭醫師相信,雖然連醫生本身對FOP也普遍不瞭解,常常會誤診。他說,有90%的FOP病患曾遭誤診,做了不必要的切片檢查,反而加深病況;因為,FOP病患最怕的就是受傷。然而,「診斷出一名FOP,就能預防其他的病例。」(one diagnosed、prevents another.)醫學界對罕病的瞭解也是慢慢累積起來的,就像攀越一座高山,他對未來保持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