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運動鞋的設計五花八門,慢跑鞋、籃球鞋、足球鞋、保齡球鞋、赤足感鞋……,各種運動都能找到專屬於它的鞋款,這樣的概念也開始延伸到襪子市場。
師大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相子元知道要聊襪子,興奮地翻箱倒櫃搬出一袋袋從國外帶回來的戰利品,幾百雙機能襪攤在桌上,還有個佔據一整面牆的玻璃櫃展示各式運動襪,好不壯觀。
「現在國際上襪子的市場重視的是功能性、區隔性,」曾代工不少機能襪款的泉樺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晏良分享他的觀察。的確,到襪子的故鄉:社頭繞一圈就能了解這樣的趨勢。
專門研究纖維與生物材料的工研院產業策略推動室主任羅立清驕傲地介紹,台灣有工廠代工職業足球員的運動襪,為了做得夠耐磨,甚至要用到防彈衣的材質;也有廠商在做重機騎士穿的機車襪,為保護他們在意外發生時的安全,不僅要抗磨還得做到全身一體成型;相子元的玻璃櫃裡也有雙從瑞士買來,可直接取代球鞋的運動襪,要價6000元,同樣出自台灣廠商之手,可見台灣製襪經驗之豐富。
在運動風氣日漸興盛的今天,不少廠商開始嗅到商機,紛紛成立品牌專攻運動襪市場,從慢跑襪、籃球襪、登山襪到自行車襪……,不一而足,多元程度直逼球鞋,究竟這樣的襪子穿了有什麼差別?該怎麼挑?
如何挑到一雙適合的運動襪?
▼挑選運動襪首重材質。
拆開廠商拿來的運動襪,羅立清立刻從水杯撈幾滴水滴在襪子上,「想確認襪子吸不吸水,看水珠會被吸進去還是留在表層就知道。」
運動過程腳容易流汗,如果襪子不吸汗,腳就會黏膩不適,結果變成襪子乾乾的,腳卻又濕又臭,成為細菌繁殖最好的溫床,羅立清指出,想讓腳保持乾爽,材質的選擇就變得很重要,吸濕排汗是重點,若能兼顧抗菌又更好。
吸濕性好的材質像是棉、縲縈;而合成纖維像尼龍、聚酯纖維吸濕效果差,但它的好處是不易孳生細菌,而且可以做功能性設計,例如將紗線抽成十字或Y字的異形斷面以促進排汗,添加竹炭、銀纖維等抗菌材質,各有優缺。
所以羅立清建議,棉質跟合成纖維最好比例大約是60~70%、30~40%,既能吸汗,又能兼顧抗菌、排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