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介紹幾種市面上較常出現的非法食品添加物,請爸比媽咪多加小心!
1. 硼砂
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室溫下為無色半透明結晶粉末,具有使食物口感Q脆,增加彈性、保水性及保存性的作用。
.食品舉例:年糕、油麵、烏龍麵、油條、魚丸、蝦仁、魚板、碗粿、鹼粽、粄條、火腿、芋園、豆干、豆絲
.食用危害:積存體內達1~3公克,會引起急性中毒、嘔吐、腹瀉、虛脫、皮膚紅斑等症狀。超過20公克時腎臟可能萎縮,有生命危險。
.CHECK:購買這類食品時,應向有信譽的商家購買,魚漿加工品(如:脆丸)不應過度要求脆度、彈性,購買蝦子盡量選擇新鮮的活蝦,不買過紅的蝦子。
2. 吊白塊、福馬林
福馬林的成份為甲醛,吊白塊分解後亦會產生甲醛,甲醛為工業用漂白劑,使用於食品時兼具漂白及防腐作用,但因不容易氧化且易殘留於食品而被明令禁止使用。
.食品舉例:米粉、粄條、白豆沙、切片水果、金針、豆芽菜、黃葡萄乾、麥芽糖、洋菇、蘿蔔乾
.食用危害:引起頭痛、眩暈、呼吸困難、嘔吐、影響消化、使眼睛受損
.CHECK:避免購買太白、聞起來有刺鼻味的食品,並且向較有信譽的商家購買。
3. 奶油黃
一種工業用的黃色色素,早期被加入奶油中增加黃色色澤。
.食品舉例:酸菜、醃黃蘿蔔、麵條、奶油、蛋糕、糖果
.食用危害:導致肝癌
.CHECK:購買上述食品時,如果發現顏色過於異常(太鮮黃)、不自然,應避免購買。
4. 鹽基性芥黃
一種可溶於水的工業用黃色色素,在紫外線下會呈現黃色螢光。
.食品舉例:酸菜、醃黃蘿蔔、麵條、糖果、油麵、黃豆加工品
.食用危害:頭痛、心跳加快、意識不明
.CHECK:衛生機關核可之人工色素只有8種,包括:紅色6、7、40號,黃色4、5號,綠色3號,藍色1、2號,若添加其他種類色素請勿購買。
5. 溴酸鉀
麵筋改良劑,用以增加麵糰穩定性及麵包體積。
.食品舉例:麵粉、麵包、糕餅
.食用危害:導致腎臟腫瘤
.CHECK:外觀上不容易判斷,只能選擇有信譽的大廠牌購買。
6. 甘精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調味劑,屬於代糖的一種,甜度約為蔗糖的250倍。
.食品舉例:蜜餞、飲料
.食用危害:傷害肝臟及消化道,致癌性已確定
.CHECK:難以與一般蔗糖所產生的甜味辨別,請向可信任的店家購買。
避免添加物危害8叮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哪些方式來減少食品添加物的攝取呢?賴玉釧營養師為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優先選擇天然食物
賴玉釧營養師認為,絕大多數的食品添加物並不像重金屬等環境汙染物或塑化劑等非法添加物一般,是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進肚子裡去的;而是因為我們不懂它是有害的,或單純覺得加工過的食品就是好吃,所以選擇購買,這樣的飲食習慣當然會接觸到比較多的食品添加物。
2. 均衡飲食,養出好身體
除了盡量攝取天然食物外,也要注意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並且多樣化選擇食材種類;少油炸、少脂肪、多喝水,避免喝含糖飲料;每日至少攝取1╱3全穀食物(各種未加工之五榖雜糧),以增加纖維、胚芽。
3.提高對團購、超商集點活動的免疫力
目前超市、便利商店所販賣的商品,9成以上都是加工食品,幾乎沒有什麼天然的食物。因此,要減少攝取食品添加物,首先就是要少買加工食品,尤其要提升自己對團購、超商集點活動的免疫力, 否則上游(媽咪)買了一堆放在家裡,下游(小孩)想不吃也難,家長在這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4.選擇有信譽商家,拒絕來路不明食物
比起完全沒有產品標示的路邊攤,選擇大廠牌的食品還是相對比較有保障。台灣最有特色的、最好吃的就是路邊攤,但其實政府難以控管的也是這一塊,在許多大企業於食品安全檢驗中紛紛淪陷、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之際,你還敢吃一些來路不明的食物嗎?
5.改變年節購物習慣
台灣民眾一年中購入最多加工食品的時機,就是在中元普渡拜拜、過年過節的時候,尤其買得最多的就是零食和飲料,但你是否想過,為什麼一定要買這些加工品呢?其實買米、買油一樣可以拜神祭祖,誰說一定要買泡麵和餅乾呢?
6.避免將零食當成獎勵品
爸比媽咪要注意,不要對孩子說:「你乖一點等下就帶你去吃炸雞、喝可樂」,別拿垃圾食物當作獎勵,否則等於教育孩子「這些是好的東西」,然後就會演變成叫孩子吃正餐好像要他的命一樣,根本本末倒置了。
孩子白天不是自己帶的爸比媽咪,也要留意是否因為長輩太寵或保母圖方便,導致孩子吃了很多速食、零食、含糖飲料,如果不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便無法建立好。
7.風險分攤
食材要經常向不同商家購買(有信譽、可信賴的),避免同一種食物只有一個來源。此外,平時不要養成偏食習慣,固定吃某一種食品且一次吃很多,以布丁為例,不要只偏好某廠牌,每個牌子都接觸相對較能分攤風險。如此一來,即使攝取到少量添加物,人體也可以自行代謝。
8.留意添加物標示
購買包裝完整的產品,並留意添加物標示是否詳細,衛生福利部食品衛生管理署表示,目前新的管理法規定,添加物的項目不能再以總稱帶過,例如:不能以「調味劑」帶過當中的「檸檬酸」、「乳酸」或「果酸」成份,也就是說,假使3種添加物都有使用,就要全部標示出來。當你可以清楚了解食品當中的所有添加物時,同樣是果汁,你就可以選擇完全沒有添加物或添加物種類比較少的產品囉!
去除添加物的食品處理法
在購買食材時,有時我們很難一眼辨識出其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圖解食品安全全書》教大家如何透過烹煮或食用前的處理步驟,不但減少其中的食品添加物殘留,還能一併減少可能的農藥、戴奧辛、荷爾蒙…等有害物質的殘留喔!(以下擷取整理自《圖解食品安全全書》)
第1招:沖洗法
加工食品在烹煮前,最好事先仔細清洗,至少沖洗10~20分鐘以上,以避免太多殘留化學物質留在食品上。舉例來說,甲醛這種非法食品添加物具有易溶於水的特性,徹底清洗便可大幅減少殘留。
第2招:汆燙法
只將食材放入沸水中,短時間燙一下(約1~3分鐘),隨即取出。對於某些食材來說,熱水比冷水更能溶出有害物質,可以減少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的防腐劑、漂白劑、殺菌劑和保色劑,以及麵類製品可能添加的小蘇打粉、磷酸鹽;此外,還能降低肉類所殘留的抗生素、荷爾蒙、多餘脂肪(會囤積氯系農藥、戴奧辛等有害物質);減少蔬菜類的殺菌劑與農藥殘留;並降低海鮮類所殘留的環境汙染物(有機汞、重金屬、抗生素)及多餘脂肪。
步驟:
1. 熱水沸騰後轉至小火。
2. 將清水洗淨後的食材放入沸水鍋中。
3. 食材在沸水中汆燙1~3分鐘,溶出有害物質。
4. 以細孔濾網或湯匙撈除水面上的雜質、浮油。
5. 用濾網或筷子撈起汆燙過的食材,再進行之後的料理手續。
TIPS:
.汆燙時間不宜過久,特別是蔬菜類,以免食物養分因高溫烹煮而流失。
.煮火鍋時,湯汁表面也會出現殘渣及浮油,裡頭可能含有自食材溶出的有害物質,撈除後再食用為佳。
.汆燙使用的沸水不可再做料理使用,以免造成二次汙染。
第3招:泡溫水法
將徹底清洗過的食材放入煮開過的溫水中浸泡20~30分鐘,也能溶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例如:豆類製品中的消泡劑、醃漬肉品所添加的殺菌劑或保色劑、五穀雜糧添加的漂白劑、以及蔬菜的農藥殘留。
步驟:
1. 先將食材在流動清水中反覆洗淨2~3次,洗去雜質與灰塵。
2. 準備半鍋水煮沸,熱水沸騰後加入等量的冷水,使水溫降至40~50度。
3. 將食材放入鍋內,使溫水完全覆蓋食材,浸泡20~30分鐘,溶出有害物質。
4. 倒掉浸泡食材的溫水。
5. 在流動清水下再次洗淨浸泡後的食材,減少有害物質殘留。
賴玉釧
現職:亞東紀念醫院營養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