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到底怎樣算是聰明?傳統價值觀中,認為課業成績優秀的孩子,即可與聰明劃上等號,然而,這樣的定義過於片面以及絕對。孩子的聰明面向多元,端乎父母是否懂得「發現」!
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神經科主任級醫師 王煇雄.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王意中.腦神經發展訓練師 王秀園.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副教授 田耐青.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 邱正宏.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莊淇銘.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 張明瑜.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彭兆禎.亞東紀念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欒家菁.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 劉增榮.(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本期內容索引:
總論
孩子的聰明‧你知道嗎?
健康為聰明之本
玩出聰明力
做孩子的伯樂
.包容他的堅持
.剖析謊言.發覺能力
.特殊興趣.闖出一片天
經驗分享
.陶晶瑩:做自己.最聰明
.Janet:豐富生活經驗才是王道
.徐權鼎:以身作則.教出資優兒
.賴大維:順應孩子的興趣發展
總論篇:
說到聰明,我們不免陷於現實、傳統框架,認為只有學業成績好的孩子,就是聰明,然而,比爾蓋茲曾說:「聰明就是擁有吸收、掌握信訊息的能力。」並非單從智育即可妄下定論。
顛覆.聰明不只1種
比爾蓋茲在接受專訪時,曾這麼說道:「聰明就是能夠迅速進入1種狀態,可快速一針見血地提出問題,也就是即時吸收,並且快速聯想到有相關性的領域。」從這樣一句話,我們能有什麼樣的思考?沒錯,具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孩子,其實也具備聰明的條件,但是為人父母者,必須深具慧眼,懂得珍惜孩子潛能,而非一味打壓幼兒能力,才能真正激發幼兒聰明潛質。
進入知識社會.「腦力」掌握一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表示,社會學家依照演進狀態將人類社會分成「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訊社會」,以及現在的「知識社會」,從前農業社會中,父母強調孩子「體力轉大人」,意味著他已能從事生產,然而,知識社會中倘若單強調體力已顯不足,希望孩子與眾不同,擁有高度競爭力,家長應當重視「腦力轉大人」,唯有確實開發腦力,孩子才能創造個人生活價值,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開發腦力,不只是多讀書即可!長期處於填鴨式教育中,只會大幅降低腦力開發可能性,莊淇銘表示,99.9%的人只開發了大腦的可能性不到10%。他說,人類頭腦擁有無限可能,0~4歲階段是腦細胞發育完整的重要時刻,父母必須替孩子輸入多元、豐富的data,才能完全開發幼兒腦力,切忌只單單要求幼兒外在成績。
取得父母執照.讓孩子變聰明
現在全世界皆有一個趨勢,就是「重新學習如何做父母」?在強調腦力的知識社會下,家庭教育已經成為啟動未來的重要引擎,莊淇銘說,腦力開發黃金期是在「4歲以前」,所以,家庭教育將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轉捩點。父母必須懂得從各個層面「發現」、「培育」、「顧及」孩子的聰明潛質,不論是健康、資質,甚至是既定刻板印象,也許都潛藏著孩子與眾不同的聰明潛質。
成績,也許仍在孩子國民義務教育中,用來判斷其表現優秀與否,然而,希望孩子擁有聰明力,家長應試著學習不要過度在意成績,否則孩子其餘潛能皆易因不被重視、未受培育而日漸削弱。
放下你手邊的家事,暫時將柴、米、油、鹽拋開,加入孩子的生命,你才可能發現孩子的「聰明力」。本文將以多元角度帶領父母「發現」孩子的優秀潛能,除了學科成績之外,孩子也可能從生活的枝微末節中,默默向你展現他的優秀潛能。
孩子的聰明‧你知道嗎?
傳統教學主張「智育」掛帥,父母們不自覺以「成績」評斷幼兒表現,認為這是最為公平的,然而,殊不知這樣的習以為常,卻已經默默地打壓幼兒潛在能力。試著把自己的視野放寬,你絕對可以發現,原來家中有個「聰明小天才」。
小民就像是毛毛蟲一般,永遠靜不下來,每次媽媽要求他安靜地複習功課或是練習才藝時,他總要人家三催四請,不過,他卻很期待爸爸下班回家,因為爸爸總會撥空帶他去公園溜直排輪。最近媽媽為這樣的狀況感到苦惱不已,擔心以後小民進了小學後,課業成績無法跟上他人。
細心觀察.發現潛質
198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迦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為教育界帶來一大震撼,其顛覆以往單單重視紙筆測驗的教學模式,希望父母、師長可以注重個別差異,而非強調「齊一式」結果,好讓孩子特殊才能得以發揮。倘若父母懂得「用心」觀察幼兒,找出其具有特殊優勢的表現,並讓他順勢發展,相信即可創造屬於孩子的一番天地!
用寬廣的角度「欣賞」孩子
俗話說:「生兒育女」,意味為人父母者,生下孩子後並非宣告任務終結,更重要的責任是「養育」子女,台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表示,在現今知識社會中,將孩子拉拔長大固然重要,然而,如何從小養成其優秀腦力,以擁有與他人競爭能力,更加重要!希望孩子具有競爭力,必須找出孩子獨特之處,讓其在未來能有所發展。當然,每個孩子資質不同,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副教授田耐青表示,父母若能體會「8大智能」精神,對智能內容、意涵有深入了解,則能以更寬廣的角度欣賞孩子,進而發現他們的聰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