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氣溫迅速升高,很容易造成孩子「中暑」症狀;而蚊蟲傾巢而出,常叮咬寶貝的肌膚而出現紅腫、搔癢現象,這時,父母應當如何處理?
夏天是孩子們最喜愛的季節,可以到處玩耍,享受陽光的洗禮,然而,炙熱陽光和蚊蟲卻也是父母們的一大困擾!常常一個不注意,孩子可能產生中暑或是被蚊蟲叮咬的狀況。因此,在夏天應如何正確照料幼兒,是父母不可不知的重要功課。
育兒照護.必備冰塊
每到夏天,冰箱裡時時都需準備一堆冰塊,不過,它的功能不僅僅只有消暑、解熱,必要之時,還是處理幼兒傷害的最佳工具!
冰敷止癢
「好癢、好癢。」小明一邊大喊、一邊瘋狂抓著自己的手臂。媽媽一看,糟糕,被蚊蟲叮咬的地方已經腫成一大塊了!怎麼辦?
想要緩和蚊蟲叮咬後的奇癢無比,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就是「抓」,不過,抓癢很容易傷害皮膚,導致流血破皮,若處理不慎,傷口還可能感染,造成2次傷害。可是若未隨身攜帶藥膏,怎麼辦?別擔心,只要用冰塊或是冷毛巾冰敷患處,也可以達到止癢效果,萬一沒有冰塊,也可以用冰的飲料罐或沖冷水代替。
冰敷消暑
「媽媽,我頭好痛耶!而且感覺身體好熱唷!」媽媽伸手一摸,驚呼:「怎麼體溫這麼高!老公,小巫中暑了!快拿冰水來。」
實用小提醒
當媽媽幫孩子冰敷時,若孩子尚未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要注意其表情,當你發現他嘴唇變白、身體不自主地顫抖時,這可能是太冰或是冰敷太久的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並添加保暖衣物。
每次受傷或是身體不舒服之際,有人常問:「我現在該冰敷嗎?」除了以上提及夏季常見狀況之外,還有哪些情況要冰敷?或是該敷多久時間?甚至何時又該熱敷呢?
抓準冷熱敷時機
不是體溫高就一定要冰敷!根據受傷時間、受傷情況不同,各需運用不同方式,以針對患處給予最佳輔助,卓瓊鈺將告訴我們最簡單辨別方式,下次你就不會搞混囉!
冰敷.冷卻患處表層、減輕青腫
時間評估:依據教科書的制定原則,受傷後24小時內使用冰敷。
狀況評估:冰敷常用在急性傷害,如孩子不慎扭傷、發炎、表皮一度燒傷(皮膚紅腫)、肌肉痙攣或水腫等情況,卓瓊鈺表示,她孩子剛滿1歲之際,曾被熱塑膠袋燙傷,面積擴及整隻小腿,當下立即採用冰水沖洗,因緊急處理措施得當,事後並沒有留下疤痕,效果十分顯著。
卓瓊鈺建議病患,除了掌握受傷時間之外,仔細觀察受傷處也是重點,若是傷處仍處在紅、腫、熱、痛(刺痛)的急性期,即便已經受傷超過48小時,也應當給予適當時間的冰敷。不過,年齡較小的孩子尚未具語言能力傳達痛覺,提醒父母應用紅腫情況判別,是否應當持續冰敷。
適用症狀:擦傷、扭傷、瘀傷、輕微灼傷、發熱、頭痛、牙痛、流鼻血、昆蟲咬傷等情況。
熱敷.降低痛楚、增加保護原素
時間評估:據教科書的制定原則,受傷後48小時使用熱敷。
狀況評估:臨床上,熱敷多用於傷害的慢性期(痠痛)或是亞急性期,意指受傷部位出現黑青、關節活動能力較差情形之際。可促進組織癒合,減低水腫現象及淤青。
若傷害仍處在急性期或是病患有血液循環不良、感覺異常、體溫調節異常等情況,最好不要使用熱敷。
適用症狀:肌肉痠痛、鼻塞、頸部痠痛及運動傷害等情況。
遵循2大守則
在體表使用冰敷時,除了身體溫度開始降低外,它會逐漸造成血管收縮、代謝率降低、發炎情況緩和,以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而熱敷情況則是會使體溫升高,造成血管放鬆,增加身體代謝速率,有增加韌帶、關節囊、肌肉彈性,促進癒和的效果。正確運用可幫助患處復原,此外,卓瓊鈺更提醒家長,正確運用之外,了解正確使用方法也是重點之一。
Point 1使用時間長短
一般來說,冰敷的時間大概是10~30分鐘為宜。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最好不要冰太久;脂肪多的部位,像是大腿和臀部,則可以冰多一點時間。對冰敏感或是血液循環緩慢的人,就不太適合冰敷。
冷療作用在於血管立即收縮,減少血流以避免出血、瘀青、腫脹;降低代謝作用,延緩神經傳導速度,以達到消炎止痛效果。若冷卻時間夠久,長達20分鐘以上,到達深層肌肉組織,也可以有舒緩緊張的肌肉纖維,擴張血管的血流,強化肌肉收縮力量的作用。
卓瓊鈺表示,一般熱敷持續使用20~30分鐘,即有不錯效果,而在使用熱敷包時,最好能用毛巾包覆,並適時翻開檢測、散熱,以避燙傷。
Point 2 使用技巧
通常醫師建議冷敷或熱敷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之後須讓皮膚休息 5~10分鐘,此為一循環療程,可重複進行直至舒緩效果達成。
冰敷過度也可能造成皮膚受傷,所以不能一直冰到不管它,最好是冰一段時間,拿開休息一陣子,可讓皮膚回溫,以避免受傷。
卓瓊鈺說,仔細比較冷、熱因子的物理特性,可以發現冷敷傳導力可深達5公分,且持續效果可達數小時。然而一般熱敷效果十分表淺,只有2公分左右,而且一旦移除熱敷包,體表很快就回復至原來的溫度。所以,當傷害是屬於深層組織時,治療師會給你不同於一般熱敷包的深層熱療(超音波等),才可以達到較佳的治療效果。
|